第二八二章 “工藝革命”(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她的波斯母親則默默地撫摸著她的頭髮,嘴裡唱著她聽不懂的波斯兒謠,輕聲安慰著她,說她是這個世界上最為美麗的少女。父親對此,卻並不為意,呵斥她不要理會他人的謾罵和奚落就是,不過,臉上帶著一種難以言明的神色。
後來,在學堂裡讀了書,學了知識,聽先生們說,不論我們長相如何,在這個偉大的國家裡,我們都是一個民族,每個人都是齊國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都要為這個國家的發展和強大,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我們說著同樣的話,書寫著同樣的文字,生活在一個共同的國度,所有人都不能因為別人長得不一樣,而歧視和攻擊對方。
不過,張永娣仍舊會對那些有明顯漢人特徵的女子投以羨慕的眼光。在縣鎮上,那些漢人面孔的女子,明顯要更受男子歡迎,所下的聘禮也會高出一籌。而像張永娣這些擁有異族面孔的女子,在鄉下還好說,可以隨意地與同村或者臨近村子的男子婚配,但到了城裡,但凡有些身份地位的人家,則會傾向於娶一個漢人血統明顯的女子為妻。
然而,一些來自巴達維亞的夷人在見到張永娣她們這種異域面孔的女子時,卻非常誇張地大肆讚賞,認為她們都有著一副天使般的面孔,是漢洲最美麗的女子之一。
對於這些夷人的讚美,張永娣是非常不屑的。在學堂裡,先生們曾告訴過她們,這些來自歐洲的夷人,全都是惡棍、流氓和無賴,是一群徹頭徹尾的人渣。他們窮兇極惡,四處燒殺搶掠,試圖將南洋的土人都變成他們的奴隸。兩次漢荷戰爭,就是因為他們想覬覦漢洲的財富,更是試圖要奴役驅使我們齊國人成為他們卑賤的奴隸,長久地壓制我們齊國。
至於讚美,那肯定是懷著不可告人的目的,想欺騙誘惑我們齊國女子,欲圖不軌。再者說了,齊國禁止本國女子嫁於夷人和土人(本國的光棍漢數量居高不下,自然會嚴禁肥水外流)。
對於張永娣這些小女子奇奇怪怪的想法,“蘇記”被服廠的東家蘇紹平是根本不會去關注的,他所在意的更多是棉布的價格水平變動和齊國海外市場的擴大等宏觀方面的問題。雖然,目前來說,整個南洋地區對成衣的接受度還很低,但他卻認為這個市場容量足夠大。
南洋數十個土邦王國,人口數百萬,即使只有一小部分貴族官員和部落頭領願意接受一件華美的成衣,那對這個被服廠也是一個不小的需求量。不要忘了,在北邊,還有一個數千萬人口的大明和千萬人口的日本,以及西邊那個遍地都是黃金的印度。那將是一個擁有無窮需求的巨大市場空間。
蘇紹平的父親是原巴達維亞的華人甲必丹蘇鳴崗,在十幾年前,蘇家迅速與漢洲建立了密切的聯絡,而且還將家裡的一名女子嫁與當今齊王的兄長,更是獲得了充足的人脈。兩次漢荷戰爭後,蘇家幾乎將巴達維亞所有的產業和財富都轉移到了漢洲本土,僅保留了少量的貿易視窗。
作為家裡的幼子,他不想活在他大哥蘇紹年的陰影下,在看到建業被服廠囿於產能不足,已逐漸無法滿足國內服裝生產的需求,遂於開元城建立了這家“蘇記”被服廠。
剛開始,被服廠的生產效率極為低下,百餘名工人,平均每日下來,製作服裝尚不到四十套,僅能滿足周邊幾個縣鎮的移民勞動服的供應。
後來,在參觀了黑山機械廠的生產後,看到其中因為實施分工和流水作業,那些工藝複雜的機器和工具以一種非常快的速度,源源不斷地從流水線上下來,頓受啟發。當即在被服廠也實施這種專業分工和流水作業。
分工和流水作業實施的前提,必須是標準化的制定,比如重量、長度,以及加工的精度。
眾所周知,因為齊國人口不豐,勞力短缺,再加上政府的支援和鼓勵,在工業生產方面,大範圍的使用機械操作,從簡單的旋床、鑽床、磨床,以及拔絲機、軋延機、起重機,甚至兩噸重的重力錘,到複雜的水力紡紗機械、大型的織布機等。
《仙木奇緣》
透過十餘年的不斷強化和教育,各種標準的長度單位、重量單位和容積單位,已逐漸灌輸於眾多學者和工匠的腦海裡,初步形成了工業製造標準的概念。
在一定意義上,人類文明史其實就是技術進化史。從手工製作到機器生產,最大的變化就是利用標準的通用部件進行大規模生產。可以說,通用部件和互換技術的發展,不僅是機器時代的最大特色,也是大量生產的前提。
通用部件和互換技術在後世的19世紀初期,開始在美國大範圍推廣,被認為是美國製造體系誕生的標誌,更是被稱為一場“工藝革命”。層出不窮的專用機床使得工廠得以用較低的成本,大量生產工藝複雜的製成品,與此同時,零部件的標準化也大大提高了產品的質量。
蘇紹平在他的“蘇記”被服廠將整套服裝簡單地分為若干“部件”,交與不同的工人制作,然後使用流水化的作業模式,分步“組裝”,製成一件件標準化的成衣。在這種生產模式下,工廠的生產效率從以前的每日不足四十套,迅速提升到每日達兩百餘套。隨著工人手頭動作的逐漸熟練,效率也在不斷地提高,最終穩定在每日兩百六十多套。使得整體效率足足提升了六倍之多。
專業的分工使每個人只會一種工序,完成整個產品必須與其他人合作,這導致個體越來越難以離開社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齊國工業製造當中的專業分工會越來越細,專業的工人(工匠)與不同專業的技術人員幾乎會無法溝通。
規則的時間、發達的生產力、愈加豐富的商品、對時空的超越、標準化的產品、高效的機器、強大的集權控制和集體依賴,這些或許將構成機器時代的人類文明。這種文明可能會抹殺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地域差別與歷史差別或也將被機器一概抹平。
但是,這種機器工業的文明,也將助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迅速崛起,最終將會引導或者推動這個國家無可抑制地去不斷擴張,不斷向海洋的盡頭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