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3年12月16日,蓬來外海。

從南長山島向大陸行駛不到數里,往大陸方向看去,整個海灣頓失滔滔,被厚厚的冰層覆蓋,近岸,依稀有許多漁船沒來的及上岸就被凍結在海上。海冰從十里外的海域一直縱深延伸至海岸邊,一座又一座一兩米高的小冰山,此起彼伏,宛如一派荒蕪的冰雪世界。

“估計冰層有近一尺厚,我們肯定無法靠岸登陸。”

數十艘艦船遠遠的停駐於蓬來外海,凜冽的西北風,吹得人臉上生疼,旌明號艦長、御武校尉(上尉)池茂文放下望遠鏡,將身上的呢子大衣裹緊了一些,轉頭對旁邊的艦隊司令羅如成苦笑著說道。

“還是要想辦法去岸上看一看。”羅如成繼續握著望遠鏡朝遠處的大陸觀察著,“清虜在上個月就圍了蓬來城,或許還在繼續攻城。蓬來城的防禦設施經過十餘年的不斷加固完善,可以算是整個大明少有的堅城,不是那麼容易被攻破的。”

“那只有冒險駕駛小船,進抵冰層邊緣,然後徒步前往蓬來港。”池茂文不由皺起眉頭,“海上浮冰行走,存在一定的危險。而且,清虜若是仍在圍攻蓬來,我們的登陸,可能會遭到他們的攻擊。”

“但是,蓬來情勢不明,我們也無法做出下一步安排。”羅如成神情嚴肅地說道:“派人去吧。……只要都能活著回來,軍銜全部提升一階。”

“是,司令!”池茂文敬禮應諾道。

自從上個月從江北浦口獲得一份訊息,清軍集結大軍至徐州,準備對山東、登來的永初朝廷再次展開圍攻。齊國琉球艦隊司令羅如成當即將此訊息通報與鄭森和顧三麻子。

隨後,齊國艦隊聯合鄭森部,抽調六十餘艘大小艦船,一路沿江順利而下,同時將駐守於鎮江、江陰、崇明沙、寧波等地的齊國陸戰隊和鄭森部火槍營、安平鎮等陸師裝運上船,出長江口後,掉頭向北,直驅登來,以救援永初朝廷。

然而,昨日前抵達登來沿海,卻發現因天氣寒冷,登來沿海海域均已上凍,船隻根本無法靠岸。至於蓬來城的情形,自然也無法獲知。

無奈之下,船隊只能暫時停靠於長山島,等待蓬來傳回的進一步訊息。

不過,所有人都對蓬來的局勢抱有深深地憂慮,因為前幾天,船隊途徑威海衛時,遇到十餘艘小船,上面載有李本深部數百官兵。透過他們口中得知,清虜在十一月初攻破膠州後,分出一部兵馬死咬著李本深部,一直殺至文登。

李本深集合敗兵數千,在文登與追來的清軍大戰一場,陣中被清軍砍傷左肩,遂棄文登,奔威海衛。清軍絲毫不顧天氣嚴寒和後勤補給不利情況,繼續緊追不放。

敗逃至威海衛的李本深部明軍士氣已喪,紛紛奪路而逃,有爭搶舟船,然後拖行至海上無浮冰處,駕船往長山島或者耽羅島(今韓國濟州島)逃去,也有透過陸路,往寧海州、成山衛逃奔而去。至於主帥李本深,則去向不明。也有傳聞,李本深於威海衛城中自殺殉國。

這次清虜集大軍攻登來,可謂是精心謀劃,處心積慮,戰場上,更是以迅捷兇勐的攻勢,根本不給明軍以任何喘息之機,誓要將永初朝廷勢力連根拔起,徹底剷除。

如此,作為永初朝廷的根本所在蓬來城,恐怕就有點凶多吉少了。

12月17日,派出登陸的十名海軍士兵,最終只回來了三個。兩個在穿行海上浮冰時,掉落冰層薄弱處,沉入海里,五個在蓬來港碼頭為掩護同伴撤退,與清軍戰至最後一刻。

不過,回來計程車兵也帶來了蓬來城的訊息。清虜竟然已攻佔蓬來,並縱兵屠城五日,永初帝下落不明。

“陛下,或已提前乘船出海……”鄭森臉色有些蒼白,心存僥倖地說道。

齊國一眾軍官聞言,不由微微搖了搖頭。若是永初帝逃出蓬來城,駕船出海的話,距離最近的長山島就是一個很好的臨時避難之所。這裡有齊國陸戰隊一個連,還有武裝鄉兵四個中隊,自救軍兩個營頭,兵力兩千餘。若是情勢緊急的話,還能從島上一萬餘難民中動員兩千餘丁壯,以此實力,自保無虞。

而清虜在上個月攻至蓬來時,除了寥寥數百人趁清軍尚未攻佔碼頭時乘船逃了出來,在此後一個多月時間,未見一人從對岸逃至長山島。

所以,永初帝,恐怕已遭遇不測。

留駐於島上的永初朝廷官員和將領,人人如喪考妣,彼此相顧無言。陛下若是於蓬來城中蒙難,大明繼統又該如何應對?

“陛下生死未明,於此,本官建議,定王(朱慈炯)暫為監國。”禮部郎中汪宗嶽沉聲說道,眼睛卻瞟向鄭森。如今在島上朝廷官員中,自己品銜官職最高,而各鎮軍將,只有這位靖武侯跟著齊國人帶著兵到了長山島,若要擁立定王,或可為自己的倚靠。

鄭森看了看一臉惶然的定王朱慈炯,隨即轉頭看向齊國琉球艦隊司令羅如成,神情卻是極其複雜。大明危亡,永初帝恐已蒙難,天下又將不知出現何種變局,而自己或將以不到而立之年,參與大明皇帝的擁立之事。

“你們大明內部的事,俺們齊國不參與。”羅如成有些意興闌珊地說道:“但清虜已攻佔山東、登來全境,明齊兩家於此十餘年經營,終毀於一旦。此後,何去何從,還要從長計議。”

說罷,深深嘆了一口氣,走出大殿,信步朝海邊走去。

紛紛揚揚的小雪,在刺骨的海風吹拂下,歪歪斜斜地飄落在地上,不到片刻功夫,已經將整個大地薄薄的覆蓋了一層,成為一個銀白色的世界。

“據悉,清虜集結三萬餘兵馬已於十月底攻入朝鮮。”參謀部副參謀長、翎麾校尉(中校)賀雲鋒輕輕地說道:“朝鮮猝不及防,被清軍一路勐攻,連續喪師失地。若是不出意外的話,清軍此時應該要攻到漢城了。”

“登來即下,朝鮮再被攻滅,那麼清虜於整個北方將不再有任何掣肘。”羅如成苦笑一聲,“如此,清虜將可安心經營北方,然後屯兵江北,虎視江南。若是孫可望、李定國、鄭芝龍、張明振等幾路勢力起了紛爭,他們大可坐勢而定,伺機南下。”

“在十月中旬時,永初朝廷派了一支兵馬登陸金州,準備與朝鮮北伐大軍,共擊遼東。可是,在聽說清虜聚兵於沉陽後,便被嚇得縮了回來。此刻,正退守於金州城,等待舟船將其運回登來。”

“嗯?”羅如成看著賀雲鋒,不明白他為何又說到側襲遼東的明軍。

“司令,你不覺得朝鮮的整個形狀跟山東半島有些像嗎?”賀雲鋒幽幽地說道:“朝鮮,地勢崎區,山地眾多,與遼東連線的道路僅有寥寥幾條。而如今,天氣已入隆冬時節,大雪不僅會封山,有時也會遮蔽道路。”

“……”羅如成眼神中冒出精光。

“若是我們可以將攻入朝鮮的三萬餘清虜大軍,截殺於朝鮮境內,或許可以稍稍扭轉一下陷入頹勢的北方戰局。”賀雲鋒微微一笑,“聽說,這三萬餘清虜大軍,皆為八旗精銳,其中倚為核心的滿蒙八旗就有近萬,將他們全部弄死在朝鮮,肯定會讓清虜痛不欲生吧。”

“走,俺們去好好參詳一番。”羅如成長長的突出一口濁氣,拍了拍賀雲鋒的肩膀,“爭取將這三萬餘攻入朝鮮的八旗精銳,全部弄死在冰天雪地之中。”

1654年1月6日,北京,紫禁城崇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