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二章 軍改(第1/2頁)
章節報錯
1653年2月25日,漢洲,建業城軍部大樓。
“截止到去年年底,軍部所轄水師艦船五十餘艘,官兵八千四百六十人,陸戰隊官兵一千六百五十人,分駐本土及海外領地之海防炮兵九百六十人;陸軍騎兵聯隊轄下兩個營,官兵四百六十五人;憲兵隊轄下官兵五百八十人;以上官兵員額總計一萬二千一百一十五人。”
軍部轄下總參謀部長官崔少川唸完資料上的資料,頓了頓,看著在坐的諸多高階軍官,發現眾人臉上都露出一絲驚訝和歡喜的神色,對於齊國軍隊人數突破一萬,多少感到有些意外。
“不過,我齊國軍隊員額達一萬二千人,加上艦船火炮等裝備新增、軍事訓練、戰鬥部署,以及諸多軍事行動,去年也耗費漢洲銀元九十五萬,佔政府財政收入的近六成,已經對國內民生經濟造成一定的影響。為此,內閣建議我軍部酌情削減部分軍費,在未來三年時間內,將軍費降至財政收入的四成左右。”
話音一落,會場中頓時嘈雜起來。未來三年,要把軍費削減兩成,那豈不是逼著軍方對於現有兵員進行部分裁減,還要減少新裝備的補充速度,這對處於急速擴張的齊國軍隊而言,不啻於突然套住了一根韁繩,讓所有軍人都感到難以接受。
要知道,這個時代,不論是處於混亂局勢的大陸,還是剛剛結束三十年戰爭的歐洲,幾乎所有的國家和地區,軍費開支在財政收入裡都佔有非常高的比例。在英國,軍費常年佔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法國在幾年前軍費開支也曾一度佔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就是以富庶而著稱的大宋王朝,軍費也是常年佔據全國總財政收入的八成。
如今,聽聞內閣竟然要求軍方將軍費開支控制在財政收入的四成,這不是生生的在壓制軍隊勢力的膨脹,要再演宋明壓制武人之舊例嗎?
難道是大王對軍隊生出了忌憚之心?
一些軍官不由自主將視線轉移到默不作聲的大王身上,心中充滿了忐忑。
“諸位,不要疑我!”齊天見諸多軍官望過來,曬然一笑,“削減軍費開支,真的是內閣戶部提出的建議,並非我要藉此打壓軍方,重演宋明重文輕武之事。蓋因政府年年赤字嚴重,軍費佔比過多,已經影響到國內各項民生經濟建設。需知,政府在收入恆定的情況下,軍隊多花一分錢,那麼用於提升經濟改善民生方面就會少一分錢。”
“舉例說吧,十年前,國內出生孩童不過數百人,每年發放撫養和教育補貼僅數千塊漢洲銀元。而如今,國內新生孩童達三萬餘,耗費的撫養和未來教育補貼預計超過二十餘萬漢洲銀元。另外,醫療、道路建設、工礦企業投資、農田水利建設,以及最為重要的移民事務,哪一樣不是要花費數十萬漢洲銀元。尤其是去年,全國大範圍內的旱災,政府用於賑濟補助方面,就額外支出二十餘萬漢洲銀元,使得去年政府赤字創紀錄的達到四十萬漢洲銀元。數年來,內閣戶部早已經是債臺高築,入不敷出了。”
“諸位,你們認為內閣政府在削減政府開支降低財政赤字的時候,是對國內孩童的撫養和教育經費上動手呢,還是從緩步降低軍隊費用開支方面著力?”
眾人聞言,心頭均是一凜,大王的意思顯然是比較贊同削減軍費,以保障國內民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移民事務的正常推進。如此,軍隊勢必要做出一定的犧牲。
雖然結束了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紛爭,並恢復了雙方之間的密切經貿往來,本土安全問題不虞擔心。可問題是,如今齊國還深度介入明清戰爭當中,若是軍隊削弱太過,如何保持應有的武力,在大陸局勢裡,進行必要的軍事行動。
“經過十餘年的有限探索,漢洲本土除了矇昧無知的土人,基本不存在能威脅我齊國廣大定居民眾的敵人。”沉默了半響,陸戰隊總指揮牛虎開口說道:“既然如此,陸軍騎兵聯隊保持四百多人的編制,俺覺得,就沒這個必要了。”
“這如何使得!”陸軍騎兵聯隊總指揮傅錦彪聽得牛虎說要裁撤騎兵,先是愕然,隨即便有些惱了。雖然牛虎是他的老長官,但為了保有騎兵建制,他梗著脖子,虎著臉說道:“不說漢洲內陸礦產資源的探索和新的定居點的開拓需要騎兵護持,就是在大明進行必要的軍事行動,也離不開額們騎兵的偵查哨探呀!要以額的想法,各地海防炮臺完全可以交給地方輪值鄉兵駐守。這或可省下不少軍費出來不是?”
“裁撤了我海防官兵,要是被夷人或者海盜突襲登陸,破了沿海城鎮,然後再等你們騎兵去解救不成?”海防總指揮馬得勝沉著臉問道。
“哪來的夷人和海盜敢來攻額們漢洲本土!”傅錦彪偷眼瞄了一眼水師大都督齊大江,“水師有那麼多艦船和官兵,怎麼會讓賊人輕易近得了額們漢洲本土?就是荷蘭人,恐怕也未必敢再來惹額們了!”
“漢洲本土數萬裡海防,再加上眾多海外領地,以俺們水師目前的實力,哪能處處佈防?”琉球艦隊提督羅汝成沉聲說道:“無非是敵軍攻來了,俺們再集齊艦船打過去,將他們殺得乾乾淨淨,永絕後患罷了。”
會場中,爭論一片,每個人都在強調各自所屬兵種的重要性,不僅不能裁撤,還要進一步加強。
“莫要恬噪爭吵了!”齊大江看了一眼微笑不語的齊天,然後大聲說道:“一個個都顧著自己的三分田地,就不能以大局為念,通盤考慮?”
“若是顧大局的話,水師幾支艦隊官兵員額最多,莫若裁撤一二,倒是可以省下不少軍費?”傅錦彪小聲地嘀咕著。
陸軍雖然也分屬軍部轄下,但僅有幾百騎兵規模,並且成立的時間還最晚,幾乎沒有什麼話語權。就算是參與大明的軍事幹涉行動,也只是承擔戰前偵查,情報傳遞等一些不重要的任務。不過,誰叫騎兵遠端投送比較困難呢?
另外,漢洲內陸幾乎不存在有威脅的地方部落勢力,往往數十名騎兵帶著百餘鄉兵,就能橫掃所遇到的任意土著部落。再加之,南洋島嶼茂密的雨林環境,也根本不適合騎兵征戰廝殺。因而,象徵齊國陸軍的騎兵聯隊就顯得沒什麼用武之地,隱然從屬於陸戰隊。
“嗯,為大局論,就裁撤俺們部分水師官兵。”齊大江淡淡地看了傅錦彪一眼,正色說道。
在坐諸多水師軍官聽了,均露出驚訝之色。我大齊王國孤懸漢洲大陸,想要縱橫南洋,往來周邊,甚至宣揚國威,只能倚靠強大的水師艦隊。十餘年來,若非上下一心,以舉國之力發展海上武力,恐怕早就被荷蘭東印度公司鎖在這荒僻大陸,而不得任何物資人員輸入了。
這怎麼能輕易裁撤水師艦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