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零章 制英(第2/2頁)
章節報錯
萬丹城位於海港中部,城中有一條清澈的河流,船隻可以透過河流駛入城鎮中心。按照素丹國王的規定,在當時,城中只允許本國居民居住,外國人都住在城北的海港邊,東北邊是外國***,西北邊是外國非***。
在16世紀後期,萬丹蘇丹國壟斷了蘇門答臘島南端楠榜地區的胡椒貿易,與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和丹麥往來密切,成為東南亞國際貿易的重要商業中心。在英國、丹麥和華人的協助下,萬丹蘇丹國與波斯、印度、暹羅、安南、中國和日本進行貿易。當時萬丹港盛極一時,貿易發達,港口上又築有歐式的炮臺,足資防守。
阿庚蘇丹即位後,為了盡力抵制荷蘭東印度公司入侵,逐步建立了一支精銳的小型海軍,給荷蘭人的海上活動以很大的威脅。阿庚蘇丹還從英國人手裡獲得了兩艘歐式蓋倫帆船,破除荷蘭人的海上封鎖,遠航印度和馬來半島。
四年前1648年,萬丹素丹國又將南方大陸的漢洲人引入萬丹,把西北角的一塊土地租借給漢洲,試圖藉助他們的勢力,抵禦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侵蝕和壓制。
令人欣喜的是,三年前,漢洲人果然與荷蘭人爆發了戰爭。他們表現出了強大的戰力,一度將荷蘭人逼到進退維谷的境地,連續兩次海戰,讓荷蘭人損失二十多艘船,商站據點數個。萬丹素丹國對此頗為意動,曾派人至漢洲人租借的據點廣寧堡今印尼爪哇島西北芝勒貢市,商討雙方從陸路進攻巴達維亞的可行性方桉,準備將荷蘭人徹底驅逐爪哇島。
可是,漢洲人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戰爭卻以一個非常快的速度突然結束了,然後雙方締結了和平協議,不僅恢復了此前貿易往來,而且彼此之間的經濟聯絡更加緊密和深入,這讓萬丹素丹國愕然不已。
當初,漢洲人可是以對付荷蘭東印度公司為藉口,向萬丹素丹國租借西北沿海一塊土地,建立前沿攻擊據點。如今,這兩家竟然握手言和,還彼此勾搭得如火如荼,那麼這塊租借給他們的土地恐怕也沒存在的必要了。
可是,當攝政首相孟庫布米受素丹陛下指示,向漢洲人索要這塊地盤時,卻遭到了漢洲人的拒絕,他們聲稱,與萬丹素丹國的租借合約期限為五年,因此不能提前將這塊土地收回,雙方必須秉承契約精神,嚴格地將租借合約執行下去。
阿庚蘇丹國王聞知漢洲人答覆後,頓時變了臉色,當初租借土地時生出的隱憂果然應驗了,這漢洲人準備如同荷蘭人一般,打算賴在那裡不走了!
於是,為了想方設法逼走漢洲人,萬丹素丹國將廣寧堡被僱傭的萬丹人全部撤走,還派出軍隊封鎖了與廣寧堡之間的道路,禁止附近的民眾與廣寧堡進行任何經貿往來,試圖透過對漢洲人的物資禁運,以迫使他們無法維持在廣寧堡的生存。
然而,漢洲人在面臨萬丹素丹國的物資和人員封鎖後,很快地從本土和宣化島帝汶島遷移了兩百多漢人和土人,於廣寧堡屯墾拓殖,還透過運輸船從狗兒島和巴達維亞大量輸入各類生活物資,硬是牢牢地粘在那裡,巍然不動,想來是要堅持租借合約到期。
萬丹素丹國攝政首相孟庫布米眼見物資和人員封鎖難以達到逼退漢洲人的目的,遂向素丹國王建議,將萬丹港邊的英國商館移址,把廣寧堡以南十餘里處的一塊沿海土地,租借給英國人重新建立商館,透過“以夷制夷”的方式,來制衡漢洲人。
阿庚蘇丹國王沉默良久,同意了首相孟庫布米的建議,命人通知海港邊的英國人,擇日移址。
“先生們,萬丹素丹國此舉,是想利用我們來制衡漢洲的勢力擴充套件。”英國東印度公司駐萬丹商站高階經理哈里斯·伯頓苦笑一聲,“如此一來,我們必然會極大地得罪漢洲人,置整個商館於危險之中。另外,據我瞭解,萬丹人租借給我們的地方,不論是港口條件,還是貿易環境,完全無法比擬萬丹港。”
“伯頓先生,我們可以拒絕轉移商館的位置嗎?”一名商館僱員擔憂地問道:“我們來到這遙遠的東印度群島,是為了尋求貿易機會,獲得商業利益,可不是隨便就來摻和本地區的勢力爭鬥。”
“是呀,伯頓先生。萬丹商館建立了近三十年,總不至於土人輕易地說讓我們移址,就將這裡徹底放棄了。那我們的損失會很大的,而且,還會引起漢洲人的敵視,給我們所有人帶來不可測的危險。”
“萬丹素丹國的首相大人態度非常堅決,他們還承諾給予我們更多的胡椒貿易份額,甚至還可以免費地為我們提供一百人的勞力,用於建設新的商館。”哈里斯·伯頓說道:“他們對漢洲人的勢力存在,顯得非常忌憚,擔心會再次面臨一次新的巴達維亞危機。”
“可是,以我們目前的實力,也無法應對漢洲人的威脅。這兩年,荷蘭人與漢洲人之間的關係愈發親密,若是應對不好,我們很有可能會面臨他們兩方勢力的打擊。而且,我們在歐洲已經與荷蘭人處於戰爭狀態了。說不定,荷蘭人已經開始針對我們,擬定了襲擊計劃。所以,我們在這種情況下,就更不能再得罪漢洲人了。伯頓先生,我們必須婉轉地拒絕萬丹人的要求。”
“是呀,在聖誕節前夜,獲知這個訊息,確實讓我們所有人因此憂慮不已。”哈里斯·伯頓點頭說道:“我們可以先將萬丹人的要求拖一拖,因為商館移址的大事,我們需要彙報給印度蘇拉特總部,甚至,我們還有必要讓倫敦的紳士們知道這一切。商館移址的討論批覆,可能會需要幾年時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