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聚兵(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1645年7月,清軍南征主帥多鐸在兵鋒被阻於長江北岸後,遂分兵數路,抄掠揚州左近府縣,幾無所遇任何反抗,諸路府縣望風而降,使得清軍佔領大片地盤,同時也獲得大量物資補給。
但是,當多鐸回頭望去,發現身後江淮地區,居然還盤踞著大量南明勢力,尤其是原江北四鎮之一的東平伯劉澤清所部數萬人,仍舊駐守在淮安。
隨即,多鐸命貝勒博洛領八旗一部,督降軍李本深所部,北上往攻淮安。
劉澤清見清軍攻來,不敢與敵,逃出淮安,率部從漣水、灌南一路退至海州。就在他準備想乘坐前期扣留的大量漕運船隻出海逃回江南時,博洛派人前來招降。
侄兒劉之榦與麾下副將鄭隆芳、姚文昌等人亦極力勸說劉澤清投降,聲言,大清已呈席捲天下之勢,更兼之兵馬雄壯,無人能敵,應早日降清,搏一個大好前程。
加之博洛派來的代表也向劉澤清保證,降清後,其爵位和官職維持不變,軍中糧餉及各項補給也均由大清承擔。
劉澤清思慮再三,隨即綁了十餘名不願降清的海州官員,親赴清軍大營,向博洛請降。
博洛大喜,攻略淮北,幾乎兵不血刃解除了後顧之憂,還盡收劉澤清等淮北降軍數萬,進一步增強了南征大軍的實力。
未及,駐於濟南的阿巴泰聞知淮北平復,遂傳訊博洛,要求從江淮解送部分糧草物資與山東兵馬所需。這登萊太子一系勢力太可惱了,將整個濟南府、青州府幾乎都搬空了,更是裹挾數十萬百姓士紳至登萊沿海,以至於阿巴泰所領萬餘兵馬,幾無乞食之地。
有鑑於此,博洛便命劉澤清一部將抄掠兩淮地區的大量物資解送濟南,同時派三等公圖賴督李本深、劉澤清兩部海陸並進,往攻莒州、膠州,從南路威脅登萊地區。
7月19日,劉澤清部輕鬆攻佔安東衛,衛所指揮以下官兵逃散一空。
7月21日,日照縣面對攻來的李本深部不戰而降。
7月23日,清軍攻入萊州府膠州地區,當日午後,克靈山衛,俘殺明軍七百餘。
7月25日,清軍圍膠州,遭到城中登萊鎮官兵拼死抵抗,遂據壕而困。
7月26日,清軍於膠州分兵,李本深部北上取高密、平度州,進而威逼萊州府治掖縣。劉澤清部東向取即墨,然後往東北攻萊陽、棲霞,直插登州府治蓬萊。圖賴則領八旗兵督降軍一部,繼續圍困膠州,併為兩路清軍確保物資補給通暢。
同時,圖賴還命劉澤清部將鄭隆芳領兵五千,乘坐大小漕船一百六十餘艘,沿海路攻蓬萊。
駐守濟南的阿巴泰雖然糧草不濟,但也派出伊爾德領蒙古騎兵兩千餘,進駐青州府,準備伺機而動。
一時間,登萊形勢驟變,面臨清軍陸路三線進攻,同時還有劉澤清一部海路側攻,使得太子等文武官員慌作一團。
本欲再次轉運一批難民前往濟州島的齊國艦船,為此不得不停了下來,開始應對清軍的圍攻,進行必要的反擊。
谷稤
“停駐於青州府的阿巴泰部清軍,可暫時不做理會。因為從昌樂、濰縣、昌邑,至掖縣一線,基本上已被我登萊清掃一空,面對如此堅壁清野,清軍當無法做到長途奔襲萊州。”賀雲鋒握著一根短棍,指著牆上的一幅地圖說道:“所以,我們面對的最有威脅的不過是李本深部和劉澤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