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二章 對峙(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若是再次爆發戰爭,荷蘭東印度公司倒不一定會輸,但遭受的損失恐怕會遠超上次。有鑑於此,想必巴達維亞殖民當局多半也不想和漢洲爆發衝突。
3月10日,漢洲北部,霍倫堡(今澳洲北部基茨港)。
霍倫堡總督戈若爾·卡恩站在岸邊一座礁石上,舉著單筒望遠鏡看了許久,隨即稍稍吁了一口氣。漢洲人的戰船顯然沒有直接進攻霍倫堡的意思,來的兩艘戰船已經降下了風帆,在距離岸邊一公里遠的地方停駐下來,隱然是將霍倫堡給封鎖了。
半個月前,霍倫堡值哨的僱傭軍發現了闖入附近的漢洲水手,隨後在軍官的帶領下,迅速衝出城堡,試圖去捉住那些偷窺霍倫堡的漢洲水手。
但遺憾的是,在岸邊,對方留下了四名水手,端著火槍與追來的僱傭軍對射,掩護其他同伴撤離。雖然最後,僱傭軍憑藉人數優勢,從三面圍了過去,打死一人,打傷一人,並俘虜了剩下的倆人,但對方停靠在岸邊的小船卻是飛快的離去了。
那個時候,戈若爾·卡恩總督就開始緊張起來,他們終於被漢洲人發現了。要知道,整個霍倫堡只有兩百二十人,其中僱傭軍才六十多人,剩下的就是爪哇島土人和從附近捕捉而來的黑人土著。
漢洲這個國家,可是隨時都能動員上千人的地方強國,他們既然探知了霍倫堡的位置,那必然會引來他們的艦船和武裝登陸人員。霍倫堡在一個月前,剛剛才獲得一次補給,等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武裝商船再次前來提供補給,那還要等兩個月。
上帝呀,兩個月時間,說不定漢洲人在攻破霍倫堡,將他們全部殺死,屍體都開始腐爛了,東印度公司的人員都未必知道此地發生的一切事情。
3月17日,帝汶島,古邦。
港口停泊的兩艘東印度公司旗下武裝商船,驚愕地看到五艘漢洲戰船突然出現在港灣外,先是攔截了數艘漁船,將它們盡數驅趕回岸邊。雖然沒有做出任何攻擊行為,但露出的深深敵意,還是讓古邦港口內船隻和人員陷入一片恐慌當中。
古邦總督命人駕駛小船前往漢洲艦隊,詢問對方是何用意,難道要與東印度公司發生戰爭行為嗎?
結果派去的代表被漢洲人無情地拒絕登船,拒絕溝通,並不予任何解釋。只是勒令古邦港口內任何船隻在進出時,必須接受漢洲艦隊的檢查和盤問,並禁絕攜帶武器和軍事人員船隻離開港口。
古邦總督聞訊後,憤怒得無以復加。什麼時候,我們東印度公司的商站據點,會遭到漢洲人的封鎖,還敢檢查我們進出港口的船隻!這是赤果果的戰爭威脅,漢洲人發瘋了嗎?
不過,稍微轉念一想,又覺得漢洲人似乎在距離戰爭的道路上還有一些距離。他們五艘戰艦隻是逼近了古邦港口,但沒有做出任何攻擊行為,甚至還任由船隻進出,只不過要接受檢查而已。這說明他們還是保持了一定的剋制,不想讓事態惡化到最後一步。
古邦總督隨即派出一艘快速聯絡船,急駛巴達維亞,報告這裡所發生的一切。漢洲人突然表現出反常的激進行為,一定是我們東印度公司在某一件事上,激怒了他們,以至於對方氣勢洶洶地派出艦船跑來古邦進行示威。
3月24日,巴達維亞,總督府。
一場臨時的緊急會議在總督府議事大廳里正在舉行,科內利斯·範·德林總督面色嚴峻地掃視了在坐的十幾位殖民官員,然後沉聲說道:“事情就是如此,漢洲人不知道是如何知悉霍倫堡的存在,並且還準確地找到了它的位置。現在,他們對我們東印度公司發出了嚴重的警告,要求我們立即撤除這個據點上所有的人員和武裝。先生們,如何應對此事,請說說你們的意見。”
“我們從漢洲商站傳來的訊息,漢洲人開始了區域性的戰爭動員,多達一千多人的武裝部隊正在他們的建業城集結,無數的戰爭物資也開始從他們的內陸工廠不斷地運送到建業港碼頭。”高階商務參贊弗雷德·阿普頓緩緩地說道:“漢洲人看來是被我們秘密設立的霍倫堡給刺激到了,他們發出了戰爭威脅,而且我認為他們這種威脅在某種時刻,會轉化為真正的戰爭行動。所以,我們為此必須予以高度重視起來。”
“根據統計,截止到去年底,我們與漢洲的雙邊貿易額達到一百二十萬盾,成為我們東印度公司舉足輕重的貿易伙伴。除了糧食、木材,我們幾乎絕大部分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是漢洲提供的。而且漢洲生產的白糖、景泰藍、木雕、鏡子、鋼刀、香皂等商品,被我們轉運至印度、波斯、奧斯曼,以及歐洲,都給我們帶來了極為可觀的利潤。”
“若是真的與漢洲再次陷入戰爭,我認為會嚴重影響到整個東印度公司的貿易盈餘。要知道,漢洲可不像東印度群島上那些土邦王國一般。他們有一支非常善戰的陸戰力量,還有一支數量雖少但極為精悍的海軍。據悉,他們的海軍擁有至少八到十艘左右的專業戰艦,一旦發生衝突,必然會給我們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失。所以,我建議撤除那個霍倫堡,重新恢復與漢洲之間的和平。”
“若是僅憑漢洲人的戰爭訛詐,我們就立即撤除那個霍倫堡,會不會顯得我們東印度公司太軟弱了?”巴達維亞海軍司令格里格里斯·科佩特少將搖頭說道:“我記得有軍官在給我介紹漢洲人的情況時,提到了一個令我非常感興趣的訊息。去年六七月時,漢洲大量的船隻前往明國移民時,攜帶了許多軍人,估計至少有八百人。他們似乎對明國的局勢動盪顯得特別關注,大量的軍事人員和軍用物資運抵了明國附近。這意味著什麼呢?”
格里格里斯·科佩特少將朝德林總督點頭致意,又看了看在坐的其他殖民官員,然後繼續說道:“這意味著,漢洲已經投入了大量的資源,試圖想去幹涉明國的局勢。或者說,漢洲人想在明國局勢混亂的時候,從中謀取一些切身利益。從漢洲到明國,距離時如此遙遠,即使它是一個擁有十幾萬人口的所謂地區強國,也必然會牽扯到漢洲絕大部分精力和資源。試問,漢洲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有能力,有決心,敢與我們東印度公司發生戰爭嗎?”
1635漢風再起 /info989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