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東部大開發(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附近兩個水手敬畏地看了看齊遠山,只覺得他口中大聲撥出的語句,似乎豪邁而又堅毅,充滿了昂揚的鬥志。雖然不是很明白話語當中的意思,但隱隱感覺很提氣。
據說這位年輕的大人是去漢洲東部新拓殖區,就任大總管之職,而且還是我們齊國大王的侄兒,可謂身份尤為貴重。他們一行兩艘運輸船的船長對他的態度均是異常恭敬,作為普通的水手,更是要小心侍候。
不過,出海兩日來,這位大人態度極為謙和,並無貴人那般盛氣凌人。甚至,在閒暇之餘,他還會跟著船長和水手長一起討論如何操持船上的風帆,駕馭船隻,能更好地藉助風力,提高船速。看的出來,這位年輕的大人居然是個操船的好手,對海上的許多事務都很瞭解。
“俺十三歲就跟著舅公和幾位叔伯從登州出海飄蕩,七年前,最終來到這漢洲大陸。說起來,俺在海上也是經歷生活了兩年多時間,對海上的一切不說了如指掌,但也知曉六七分。”齊遠山笑著對“守望3號”的船長莫光中說道:“俺們大齊雖然佔據漢洲大陸,但是各地經濟往來和物資運輸,大都依賴海上運輸。而要維持我海上生命線,自然要不斷強大我水師。你等雖然暫為服務民用運輸,卻也是我大齊水師最為依靠的後備力量。說不定,某個時日,你就被徵召成為我大齊王國水師忠勇的軍官。”
“大人說的是。”莫光中點頭說道:“水師官兵餉銀豐厚,國中所處地位也高,何人不想成為其中一員。我就盼著,建業造船場每年能多建幾艘戰船,以便可以徵召我等加入水師,為我大齊王國維護萬里海疆,貢獻微薄之力。”
“俺相信,你以後定然是一名水師好軍官!”
“謝大人吉言!”
12月23日,一行兩艘運輸船在海角堡(今澳洲最北端巴馬加小鎮)停留一日,卸下部分物資於此,隨後兩船在此分開。一艘駛往威遠城(今巴布亞紐幾內亞莫爾斯比港),而齊遠山所乘坐的“守望3號”則前往威海。
12月28日,“守望3號”經過潘家堡(今澳洲道格達斯港),抵達威海(今澳洲凱恩斯市)。它將在此停留三日,卸下數臺紡織裝置和配件,以及部分糧食、金屬農具,然後再裝運布匹,繼續南下,經高平堡(今澳洲因尼斯費爾市)、廣陵堡(今澳洲湯斯維爾市)、上谷堡(今澳洲鮑恩市),最後抵達雲陽城(今澳洲麥凱市)。
經過四年多的發展,威海城的面積已經擴大至原來的數倍,城區面積達四平方公里,人口也增加到九千餘人,成為僅次於建業城和新淮安城(今澳洲帕默斯頓市)的第三人口重鎮。而整個威海地區人口也突破三萬,在去年六月間,撤總管區,成立威海府,府址亦為威海城。
明年一月份移民到達後,移民部還將往此地分配五千餘移民,繼續夯實和擴大該地區的棉紡中心地位。
儘管威海府和南邊的雲陽地區棉花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產量也是快速增長,每年的移民人口更是大半分配至這兩個地區,但經過數輪改造升級後的威海棉紡廠卻始終處於棉花原料的短缺狀態,一年當中總會存在兩三個月的機器閒置情況。而到了每年的棉花采摘季,也會面臨勞力短缺,使得兩個地區的各級政府不得不進行全民動員,傾力投入棉花采摘和收購。
如今,依賴於威海棉紡中心的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整個大齊王國的棉布已經實現了完全的自給,對大明和印度的棉布需求大為降低。也許到了明年,隨著威海棉紡生產規模的繼續擴大,大齊反而會向帝汶島、爪哇島等土邦王國售賣漢洲產的棉布。
“十餘日海上航行,屈身於狹窄艙室,讓你受累了。”齊遠山扶著一位十六七歲的女子下了船,滿臉的關切,“稍後,我將你安置在城中館舍,好生休息兩天。接下來,還有十餘天的海上航行,可要心裡準備。”
畢春瑩臉上帶著幾分疲憊和倦怠,眼巴巴地看著齊遠山,“原以為自己經歷了從大明往漢洲的長途旅行,還能適應海上航行。卻未想到,十餘天的行程,已然如此困頓。若是到了大興堡,也不知道自己還捱得下去不!”
“你可是後悔了?”
“不後悔。”畢春瑩嫣然一笑,“我的齊郎,是一個經天緯地的好男兒,我畢春瑩自然也是一個可經磨難的世間奇女子!”
“得妻如此,一生無憾。”齊遠山看著畢春瑩,豪氣萬丈地說道:“我齊遠山此生定不負與你。待我在大興苦心經營幾年,做出一番大事業,向你家人證明,我齊遠山並非廠衛之徒,也有治世之才!那時,我自會帶你返回建業城,向你祖父和父親當面請罪。”
“若是你能做出一番偉業,祖父和父親定然會接納與你。”畢春瑩說道:“如此,也不枉我如此悖逆與你私逃。”
“漢洲東部,乃我大齊未來之根基,王國上下必然重視,物資、人員的投入不計其數,只要俺用心做事,周詳籌劃,做出一番成績當不是難事。”齊遠山自信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