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三章 厲兵秣馬(第1/2頁)
章節報錯
崇禎十三年十月初八(1640年11月12日),大明泉州府。
“近期鄭芝龍水陸兩師頻繁調動,他們又要想做什麼?”泉州知府劉廷科面帶憂色地詢問道。
“回府臺,鄭芝龍近兩月一直在籌集各類物資,整軍備武,集結水師,恐是真要伐那呂宋,攻滅西夷。”府中幕僚王柏成拱手說道。
“前次攻略臺灣,地方距我大明海岸僅三五日航程,且向為明人屯墾移殖所在,大軍攻之,併為大明拓土百里,尚能說得過去。但那呂宋,距我大明千里之遙,化外蠻夷之地,鄭芝龍他勞師遠征,跨海以攻西夷,所為何故?”劉廷科嘆道:“他這恐不是要為朝廷拓土,而要行那裂土封疆之事!”
“府臺,聽說呂宋的西夷在數月前,無端屠戮我明人近萬,並掠奪浮財無數。此行徑,與率獸食人無異。鄭芝龍出兵的一個藉口就是為了萬千明人復仇,懲戒西夷。”幕僚王柏成說道:“想我天朝子民,離我大明千里之外,竟遭此厄運。鄭芝龍此舉,倒有些弔民伐罪的意味。”
“呵,弔民伐罪?”劉廷科嗤笑一聲,“鄭芝龍曾經一階海賊,如何會知曉弔民伐罪?再者,他不過我大明福建一總兵官,如何代替朝廷向那呂宋西夷來弔民伐罪?被屠戮而死的明人去國離家,遠渡呂宋,那就是是分明已背離我大明,乃化外之人,西夷所屬。朝廷豈能為此擅釁邊患,徒惹外邦!”
“府臺大人,那萬餘明人,皆是我華夏同胞,漢人苗裔!”王柏成心裡有些不是很認同劉廷科的話,稍稍分辨:“西夷無端屠戮,我輩皆有兔死狐悲之感呀!”
“值此我大明多難時節,些許海外化民之事,我等還是少些摻雜。”劉廷科搖頭說道:“有那許多錢糧兵將,不若調至河南、湖北平賊亂,或者,他鄭芝龍有些膽氣,或可前往遼東與那建奴爭鬥一番。即使他能攻滅呂宋西夷,為那萬餘明人復仇,但與大明何益,與朝廷何助?”
“西夷屠戮我大明百姓,死者盈萬,此為我大明之恥!故,我大明水師當為朝廷征伐此兇蠻之輩,為死難明人復仇。”鄭芝龍說著,看了看在坐的十幾位鄭氏核心文武人員,昂然地繼續說道:“另,此戰,若能一舉攻取呂宋,我鄭家水師將徹底鎖住整個大明海域,護佑我大明萬里海疆無虞。同時,還能掌控整個大明、日本、朝鮮等地的海路貿易,為我大明攬取無數金銀器物,豐裕沿海眾多商賈小民。”
“十二月信風將至,海路兩師將領軍伍,務必做好萬全準備。此去呂宋,不比去年往攻臺灣。不論是海況,還是距離,乃至登陸作戰,全然不同以往大明近海一般。但諸位也無需太多擔心,此番,居於南方的漢洲的曹雄,屆時,會與我們聯合出兵,派出大船三到五艘,火銃兵兩百左右,齊攻呂宋。”
“漢洲經年與南洋土蠻和西洋之國拼殺,戰陣經驗豐富,尤擅火器,有他們助陣,將使得我等陸戰更加有所保障。”
“都督,我們在此整軍備武,大量囤積海戰物資,那西夷想必已然得知我們預攻呂宋。”泉州副總兵楊耿出聲道:“對方此時定會全力備戰,若我軍貿然登陸馬尼拉,恐怕會遭到他們有備而擊。若是短期之內無法登陸呂宋,我眾多軍兵和物資漂浮於海上,風險可是很大。稍有不慎,就會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呀!”
“是呀,都督。”參將程學恩也符合道:“都知道,西夷船堅炮利,若是他們憑藉岸防炮臺堅守於馬尼拉,我們登陸就會遇到大麻煩,或被西夷阻於海上。”
“馬尼拉城防堅實,碼頭炮臺林立,這些我都知道。”鄭芝龍肅然地看著眾人,“但我軍此次將徵集大小船隻一百七十餘艘,登陸部隊五千餘,火炮也有八門,可謂成獅子搏兔之勢。而西夷在整個呂宋,恐怕連家屬老弱合在一起,都未有五千之數。若是如此,我軍仍未能克之,我養眾軍何用?”
廳中諸人聽聞,心下均是一凜。看來,鄭大都督攻呂宋勢必要一擊而中,攻而克之,那帶兵將領,恐怕會有太多壓力。
“此次攻呂宋,首任為,直搗黃龍,聚殲西夷於馬尼拉城。如此,將使我水陸兩師在最短時間內結束此戰,完成奪取呂宋全境之功。”鄭芝龍說道:“但若是西夷防守嚴密,我軍急切之下,未能攻佔馬尼拉。我軍當轉移他處,在漢洲水師艦船引領下,前往備選港口登陸,然後一路橫掃西夷,陸路攻至馬尼拉,完成覆滅西夷之要務。”
“敢問都督,備選登陸港口在呂宋何處?”一名泉州副將小心地問道。
“此時不必告知與你等。”鄭芝龍搖頭說道:“待我軍整備完成,且攻馬尼拉不克後。自然會有人告知你等在何處再尋登陸地點。”
“都督,我等聽聞,呂宋有萬餘明人起事反抗西夷。若我等攻入呂宋境內,如何與其共處?”陳暉突然問道。
“將其大部收編,剩餘老弱盡數屯田墾殖,以為後勤。”鄭芝龍想了想,不以為然地說道。
“若那些呂宋的明人不願被我等收編,又該如何?”陳暉擔憂地說道:“能聚眾數千人起事,且能堅持到現在,恐怕那些領頭的人都不簡單。”
“誅殺其頭領,強行收編!”鄭芝龍說道:“有的人,擁有些許野心,但也要有相匹配的實力,方才能活於這個世上。”
—————————
蘇祿,和樂島(霍洛島),和樂城。
蘇祿素丹王國東王阿都拉薩的眼睛已經閉了很久,似乎像是坐在那裡睡著了一般。
董鳳山坐在下首,等的有些不耐,扭動著身子,四下打量著這座蘇祿王國的宮殿和在坐的幾位大臣。他是昨日乘坐一艘飛魚船從新生島(今越南富國島)來到和樂島蘇祿王城,並將一封以曹雄名義的書信交付與蘇祿東王阿都拉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