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漢興島(第1/2頁)
章節報錯
漢興島(今日本宮古島)海岸邊,停駐了五艘大船,七八條小船不斷地穿梭往來岸邊,將大船上的饑民轉運至漢興島上。
岸邊,李發德指揮著兩百多第二陸戰隊計程車兵,將上岸的饑民排隊驅趕到漢興堡外一大片臨時營地裡。在那裡,已經有一百多早期到來的移民和原來島上的土人,熬煮了十幾個口大鍋的稀粥,供到來的饑民食用。
古三平緊緊地護住自己的妻子和四歲的女兒,慢慢地跟在隊伍後面。看著前面冒著熱氣的粥飯,所有到岸的饑民不斷蠕動著喉頭,吞嚥著口水。但所有人都不敢喧譁,更不敢往前擁擠插隊。
因為,前面已經有幾個自持力壯的在推搡著往前,試圖搶先吃飯的時候,被邊上幾個身著黑色軍服計程車兵立即拖了出來,劈頭蓋臉地拿著短棍抽打一頓。雖然他們下手極有分寸,只是對著屁股和後背抽打,但也讓這些搶食的漢子灰頭灰臉。最後,還被趕到隊伍的最後。
“喲,有個孩子!”施粥的漢興堡人員看到古三平身邊四歲的女兒,不由驚訝地呼喊了一聲,“不過,到了這裡以後,就不用捱餓了。來,給你撈點稠的。”說著,手中的鐵勺在鍋底使勁舀了一碗稠稠的米粥,遞給小女孩。
“記住嘍,你們是餓得慌了,一次性的不能多吃。”說完,施粥的人還不忘叮囑一聲,“放心了,跟著俺們漢洲,保準不會讓你餓肚子。俺以前也是跟你們一樣,是山東來的饑民。如今吃飽穿暖,有屋住,有田耕,過的日子比起大明,不知強上百倍!”
古三平給他道了一聲謝,拉著妻兒順著前面的隊伍走到一片空地,蹲在地上,喝著溫熱的稀粥。
古三平本是山東萊州人士,十八歲時,中了秀才,隨後十餘年,一邊在鄉野教授孩童學業貼補家用,一邊複習溫考科舉,但一直未能中舉。
去歲(1638年)夏秋之際,後金韃子入寇,從北直隸打穿河北,直入山東。為躲避戰火,古三平攜家人先避萊州,後隨戰火臨近,便與眾多流民直驅海邊逃亡。
靠著僅有的一點積蓄,勉強支撐到冬日。原本期望的官府救助,遲遲不應,身上能換取食物的東西已全部耗盡。忍飢挨餓,苦苦煎熬,父母及幼兒先後死去。或許,要不了多久,他們一家剩餘之人,也會隨之餓斃在街頭。
絕望之際,忽然聽聞海邊有大船駛來,招大量饑民去南洋墾殖。掙著最後一絲力氣,古三平隨著眾多饑民,攜妻女也來到海邊。當他告知招收人員,自己是讀書人後,立馬被優先裝入大船。上船後,每人發了一塊硬硬的餅子,就著冷水,將飢餓多時的肚子稍稍安撫了一下。
如今,經過七八天的行船,終於下到岸上。這裡似乎是一座島嶼,氣候溫暖,地理環境也沒想象中那般惡劣,想來,在此屯墾倒也能活命。
“吃完了,每人可以再領一碗,到隊伍後面繼續排隊!不許亂跑,不許大聲喧譁,更不允許互相擁擠推搡!”一個島上的鄉兵在附近大聲的喊著。
古三平聞言,立刻三口兩口地將碗裡的稀粥喝完,拉著妻兒跑向施粥處。
“哎呀……”跑得略微有些急,四歲的女兒絆倒在地上,剛準備大聲呼叫父母,卻發現一個身著黑色軍服的軍人站在她身前,嚇得立刻閉上了嘴巴,眼神恐懼地望向父母。
“軍爺,對不住。”古三平連忙一把將女兒拉到身後,交給妻子,然後惶恐地向面前這個軍人拱手作揖,“軍爺,小民該死,觸犯了你,請軍爺寬恕!”
譚忠福看著面前驚嚇不已的一家人,不由嘆了一口氣。他從挎包裡摸出一罐白糖來,走到那個小女孩身邊,拉著她的手,給她手心裡倒了一捧,然後露出一絲笑容。
古三平看到那個軍人轉身離去,心裡隱隱鬆了一口氣,轉頭看著女兒,發現她正在伸出一個指頭,沾了一點白糖,放進嘴裡。
“爹,娘,……甜的!”女兒笑著對古三平和妻子說道。
古三平疑惑地也伸出兩個指頭,捻了一點,放進嘴裡,果然是甜的,這是糖呀!
他又看向那個給了女兒白糖的軍人身影,嘴裡蠕動了兩下,卻什麼也沒說,拉著妻兒走向施粥處。
譚忠福此時已經是第二陸戰隊的一名小隊長,去年十月離開建業城,如今已經過去五個多月了,自己的女兒這個時候也有兩歲了。也不知道,戰爭何時才會結束。笨手笨腳的波斯妻子,又學了多少漢話,可不要將剛學說話的女兒教得怪腔怪調,她能否將家裡的事務全都安排好。
站在一處高坡上,譚忠福有些傻傻的看著南方,臉上露出無限的思念之情。
“羅指揮,你們這次拉了多少人回來?”張文琪看著漢興堡外臨時營地眾多的饑民,朝羅汝成問道。
“一千五百多人!”羅汝成面色不是很好,“路上還死了一百多。身體都太弱了,估計至少需要將養些時日,才能再次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