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生機(一)(第2/2頁)
章節報錯
“多的人養不起,但給俺留個百八十人,還是勉強可以讓他們餬口。”
探索船隊在通州堡修整兩天後,拔錨啟航前往威遠堡(今巴布亞紐幾內亞莫爾斯比港)。途徑金華堡(今巴布亞紐幾內亞萊城市)時,遇到兩艘漢洲運輸船在此停靠。他們裝運了三百餘帝力城俘獲的原葡萄牙土人僕從至金華堡和通州堡,以補充兩地的人力消耗。
而那些有用的葡萄牙人工匠和手藝人,在攻佔帝力城不久後,就已運回了漢洲本土。那些在帝汶島的混血葡萄牙後裔,則全部拉到了威遠堡,充實此地的勞動人口。
金華堡的地理位置相當不錯,正好夾在兩條大河之間,其間還有一條小河(布姆布河),水源充沛,而且河灣處一片地勢平坦,如果得到開發的話,養活數十萬人根本不成問題。
董鳳山從路過的運輸船得知,目前,漢洲所有大船均在威遠堡停靠,一邊等待維修保養,一邊也在討論和商議下一步船隊的行止。
於是,探索船隊不再耽擱,補充了部分食水,直接往東南行駛,儘快返回威遠堡,向齊大江彙報東邊航線探索情況,以及從廣州獲得的訊息。
威海堡(今澳洲凱恩斯市)指揮王振良欣喜地看著滿地的土豆藤蔓,盤算著這一壟田地可以產多少,又默默的計算這兩千多畝地,一共可以產多少。或許,這些土豆可以滿足威遠堡及附近五六個定居點一千七百多人的幾個月口糧。
如果再加上另外三千百多畝玉米,兩千多畝小麥,那麼威遠堡在今年完全可以實現糧食自給,並且還略有富餘。那麼,是不是可以再開闢一兩個新的定居點,再開墾更多的農田,以待後續移民的到來。但惱人的是,威海這裡缺少牛馬等大牲口,耕地犁田倒是比較費些功夫。
至於那三千多畝的棉花,目前生長只有小腿高度,雖還未到結果期,不過看著長勢倒也勉強。再過兩個月,應該也可以收穫。但是,建設一個織布工坊,因為缺乏必要的工匠和藝人,無法實現。只能等荷蘭人解除建業港的封鎖之後,才能請求建業城的支援。
威海城已經擴充套件成為周長一千六百多米的小城,修建了堅固敦實的城牆和稜堡。城牆上佈設的火炮,以及高高的望樓,給小城內九百餘人提供了足夠的安全信心。
附近六個居民點雖然沒有高大堅固的城牆,但夯土和木排圍成的護牆,也足以抵禦沒有攜帶火炮的敵人攻擊。
經過大半年的將養,曾經面容枯槁的大明饑民,如今也稍稍恢復了一些氣色,面色變得紅潤起來。當他們聽說,只要努力屯殖三年,就會給每個人分配三十畝土地。而附屬的種子和農具,漢洲民政府將會以無息借貸的方式,借給分地的農人。所有新來移民,激動地無以復加。
第一批來威海的一百多名鄉兵,因為是從建業城和黑山城抽調而來,進行新拓領地的墾殖。因而,在1639年開年的時候,威海堡民政府按照當時的承諾,對他們全部進行了授地。
此舉,無疑更加刺激了那些新來移民。雖然這個漢洲聽說距離咱們的大明有上萬裡,似乎已經是天邊了,而且墾殖辛苦。但是,這裡的官老爺居然真的會給百姓分地,而且分的地就是自己辛苦開墾拓荒出來的熟地。
老天爺欸,那是三十畝地!屬於自己的耕地,一個人怎麼耕種的過來。少不得娶了媳婦後,多生幾個男丁,好幫著一起侍弄莊稼。不過,這裡的女人似乎少了一點。
那些早來兩年的老人,聽說還有許多都打著光棍。在去年十月的時候,從建業城發來一百多土女,分配給那些鄉兵。瞧著模樣,雖然沒有咱大明女子端正,不過倒也能看。那些屯長說,這些土女,追溯她們百多年的祖宗,都是明人。
其實,對於普通移民來說,有沒有明人血統的土女,並不在乎。只要給咱明人男子生了娃,那後代不都是咱明人了嘛,哦,不對,應該都是咱漢洲人了。
且再等等,聽說咱漢洲的軍人在帝汶島擄了不少土人,其中應該有土女吧。應該讓咱們威海的王大人去疏通疏通,不要全部便宜了威遠島那些人。畢竟咱們是漢洲本土,他們只不過是海外領地。
城裡那幾個年輕的官人不是說了嘛,漢洲發展,最重要的是要夯實根本。什麼是根本,就是要讓我們漢洲本土的人先娶媳婦先生娃,這才是正理不是!
王振良對威海這些新移民地心思自然是明白的,不過對於那些土女,而且是帝汶島上真正的原生土女,頗為不屑。我漢洲建基立業,當然要以漢人為主。南洋島嶼的土人,又懶又笨,別弄些土女回來,將他們的這些劣等性子傳給了漢人苗裔。
漢洲本土,當為根本,所居之人,自然是要以漢人為主。這蠻荒大陸,自有了我大明漢裔到來,無不顯示勃勃生機。別看那荷蘭紅毛夷人兇悍,但也待我漢洲發展經年,人口充裕,物谷豐盈,兵甲尖銳,必然能重挫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