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帝力城攻防戰:危機(第1/2頁)
章節報錯
荷蘭人在帝力城下已經十餘天了,在最開始,雙方炮戰只進行了不到三天,就已經停止了。
當然,並不是荷蘭人攻入了帝力城,也不是漢洲軍隊擊退了荷蘭登陸部隊。在城頭眾多火炮的優勢火力覆蓋下,荷蘭人陸續損失三門火炮,十幾個炮手後,選擇了避戰策略。
荷蘭人在碼頭附近的原貨棧區建立一個穩固的營地,與帝力城下的前出營地遙相呼應,準備等待更多的援軍到達。對帝力城這種防禦設施完備的城堡,而且守軍還有火炮和火槍的情況下。在短時間內,恐怕是無法攻破的。
至於是否要實施長期圍困,荷蘭陸軍指揮官弗羅斯特·弗裡茨少校和攻擊艦隊司令達克曼·巴雷克中校無法自專,因為這需要耗費大量的物資,以及需要更多的軍隊支援。他們派出了一艘快速聯絡船返回巴達維亞,以請示安東尼•範•戴曼總督是否要進行圍城。
漢洲攻佔帝力城超過兩個多月,也許他們在城中儲備了足夠多的物資,選擇圍困的話,那必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東印度公司上下,真的為了奪取帝力城,需要付出如此高的代價嗎?
看著遠處正在不斷加強營地建設的荷蘭人,徐傳興不由苦笑一聲,看來人家不打算強攻,準備長期圍困了。
“大陸,你去找鄉兵營的周隊長,點檢一下城中的糧食和火藥儲備,看看我們能撐多久。”徐傳興轉身對齊大陸吩咐道。
經過簡單的統計,按城中現有人口計算,城中糧食足夠支撐六個月左右。火藥倒是比較充足,可以進行數場大規模的攻防戰,但前提是荷蘭人願意付出相當慘重代價的話。
“要不要處理掉一些土人,這樣的話,可以多支撐一些日子。”鄉兵營的隊長周祖旺說道:“誰知道荷蘭人會困咱們多久。”
“還是不要吧,有違人和!”徐傳興看了一眼周祖旺,這傢伙以前在大明的時候,該不會是個亡命之徒吧,如此視人命如草芥。
“我總覺得,留著這些土人,是個隱患。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周祖旺繼續說道:“他們可是被我們打殺過一次,難保不會存報復之心。”
“屠殺他們的是威哈利王國的人,又不是我們。”徐傳興說道。
“可是,當時打進帝力城的時候,你們可是和威哈利王國的兵一起殺進來的。”周祖旺說道:“在他們眼裡,我們與那個屠殺他們的土邦士兵是一樣的。”
“還是暫時留著吧。”徐傳興沉吟了一會,做出最後決定,“城中一些粗活,還需要他們來做。”
周祖旺心裡不由腹誹,軍隊裡的殺才,居然還有菩薩心腸。走出門外,看到一群畏畏縮縮的土人,不由吐了一口口水,罵罵咧咧地說道:“先留你們幾天狗命,都給老子好好幹活!否則,將你們全部都屠了!”
“嘻嘻……,隊長,這群傻野人又聽不懂你的話,你這不是白費口水嘛。”跟隨在後面的一個鄉兵笑著說道。
“以後你們多抽他們幾鞭子,他們就聽得懂我們的話了!”周祖旺說道:“這些土人,真特麼的是又懶又笨。把他們都屠了,都換成咱們大明的百姓,多好!”
“大明這麼遠,幾時才能拉來那麼多人填滿這個島。”那個鄉兵說道:“我覺得吧,還是先留著他們幹活,等咱們明人多了,再屠了就是。”
“嘿,你小子還鬼機靈。”周祖旺拍了那個鄉兵一巴掌,“你他孃的就是想使喚這些傻野人幫你做事,是不是?”
那群土人恭敬地站在路邊,等周祖旺幾個鄉兵離得遠了,他們才站直了身子,朝城中慢慢走去,往城牆附近,搬運各種防禦物件。
但是,其中一個土人,眼神中卻流露出異樣的光芒,轉頭深深地看了看遠處操刀持槍的鄉兵。
塞圖盧卡是葡萄牙帝力殖民機構中下層官吏中的一員,作為曾經帝力總督的隨從,去過遙遠的蠔鏡待了幾年,略通一點漢話。在帝力城破的時候,他與眾多葡萄牙人在市政官署,主動投降了漢洲陸戰隊。
隨著威哈利王國士兵的陸續撤走,塞圖盧卡與倖存的土人才從慘烈的屠殺中緩過神來。雖然佔據帝力城的這些明人模樣的漢洲軍隊武力強大,但他們並沒有像威哈利王國士兵那般殘暴。一部分土人被他們裝船不知道運往了何處,剩下的三四百人,被陸續過來的漢洲人驅使著,清理城中各處焚燬過的廢墟,並在城牆內外進行了一系列繁重修建工作。
原以為,帝力城被漢洲人佔據,無非是換了一個統治者而已。就像那些葡萄牙人一樣,城裡城外的髒活累活,總需要有人幫他們做吧。
可是,剛才不經意間,聽到那幾個穿灰色軍服的漢洲軍人在討論,等這裡的明人移民多了起來後,會將他們全部都殺了。塞圖盧卡心底升起了一股徹底的寒意,這些漢洲來的人,居然不需要他們做事,而是隻需要這裡的土地和房屋。
聽說,外面又來了一群武力強大的勢力,正在進攻這座城市,不知道他們會不會變得包容一些,可以留下他們這些可憐的倖存者。
“孟侯兄,覺得漢洲何如?”王徵笑著問道。
“太荒僻了,人也少了點。”畢懋康搖搖頭說道:“還不如大明一縣之力。”
“已然不錯了,漢洲立業在此,僅僅三年有餘。”王徵說道:“而且,這裡有著我大明截然不同的之局面。”
“小國寡民,自然容易治理。且漢洲又是初立,蓬勃生機自然呈現其中。”畢懋康緩緩地說道:“不過,曹雄、齊天等人對文教倒是較為重視。想我大明兩百多年,也不曾有一府一縣之地,能讓所有稚童少年習字讀書。此為盛舉呀!”
“何止文教!”宋應星笑著說道:“百工之業,巧技實物,也是甚為重視。孟侯公,漢洲雖小,但所研之物甚廣,錢財物資無不全力提供。我那天工院,所費之資,堪比大明一府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