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頭看了看身後那個知識淵博的少年,見他面無表情地點了點頭。斯蒂芬·格里希丁拿起火繩,點燃了炮捻。

“轟!”一聲,彈丸瞬間飛了出去。

“多遠?”齊天抬頭望著鋼炮射擊的方向。

不久,一個少年從側方跑向彈著點,然後舉起一面印度灰布做成的旗子。

“差不多一百二十米到一百三十米。”有人估算出了距離。

“陸續加大火藥量。要記錄一下,放藥量和射程。”齊天側頭對齊遠山說道。記得這個時期火炮射擊,似乎有火藥定裝的說法,需要打多遠,就直接塞入配備好定量的火藥包。

隨著火藥量的加大,這門4磅的小鋼炮射程也逐漸變大。

200米,250米,300米……,最後射程到了560米左右,無論再如何加大火藥量,始終在這個距離上下浮動。

最大射程560米,那麼有效射程也就是450米之內,按照一分半鐘的射擊速度,可以在敵人步兵正常速度衝來的情況下,發射四到五輪,如果面對騎兵,也就是射擊一到兩輪。

當然,如果與敵作戰,肯定不止這一種火炮,8磅炮到12磅炮,都會分層次擺放並進行火力逐次投射。

“按正常放藥量繼續射擊,測試火炮的最大射擊壽命。”確定了火炮的不同放藥量與射程配合比後,那就是測試其使用壽命了。

“射擊的時候,不妨記錄和測量一下炮口射擊角度和彈著點的資料。以後,放炮的時候,也有個譜。”齊天不太懂火炮的射擊諸元,但我們可以一發炮彈接著一發炮彈的測試,將這些記錄的資料,按機率論的統計方法,可以將就做一份。

看來,這炮兵也是一個技術兵種。過幾年,還得給這些少年普及初高中的數學和幾何知識了。

現在,每天晚上,齊天都會抽出一個到兩個小時,瘋狂地回憶和記錄前世的各種知識,數學,幾何,物理,化學,部分生理醫學藥品(基本的醫學常識),地理,甚至一些模糊的這個時代的世界歷史和明末清初歷史。

他很擔心,隨著時間的流逝,他腦海裡的各種知識,也會慢慢模糊乃至徹底忘記。除了部分這時期各國曆史資料,他記錄的所有東西,全都放置在倉儲區的銀庫內,並鎖得嚴嚴實實的。也許,等這裡建成了一個印書工坊,他會將這些資料整理油印出來。這些所有資料,必定會是漢洲大陸最珍貴的寶物。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將其中的一部分知識傳授給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

火炮測試交給了幾個少年和工匠。而斯蒂芬·格里希丁又被要求繼續鑄更大口徑的火炮,8磅,10磅,12磅,甚至是16磅和20磅的重炮。

齊天交待斯蒂芬·格里希丁,說火炮射程可能會與火炮身管長度有一定的關係,讓他按照這個思路,鑄造與歐洲同規格的火炮,但射程要遠遠高出他們的火炮。

然後,塞給他幾個工匠和少年與他做學徒,除了配合他共同完成各類火炮的鑄造,還要記錄和掌握火炮鑄造的技術。

當然,齊天兌現了他的兩百兩銀子,並承諾,鑄造出合格並且效能穩定的火炮,每種規格,都會再獎勵他兩百兩銀子。

不僅是火炮鑄造,所有的工匠和藝人,甚至一些農人,只要提出並完善了各種工藝和工具,都會有重獎。

雖然,在目前漢洲這種草創階段,銀子的多少,完全體現不出其應有的價值。但積存之下,兒孫後輩或許能派上用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