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道統之爭(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漢淡淡的喝了一口茶水,聊起東方的政治制度,那可是講三天三夜都講述不完。
亞歷山德麗娜還是比較淡定,之前的一段時間裡,自己一直在瞭解東方的歷史。
本傑明還在震驚當中,自己實在是想不通,為什麼東方的文明為什麼沒有斷層。
連公元前的事情都有一定的記錄,這在西方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看看希臘就知道差距有多大。
“請問你們是不是有完整的歷史書記載?”本傑明認真詢問著劉漢。
“從夏商周三朝、再到春秋戰國,民間有一本名為《竹書紀年》的古書記載了各個王朝的大事件。
官方的歷史記載是西漢時期的司馬遷編著的《史記》,這是我們東方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後人以《史記》為歷史起點,開始從漢朝到明朝的歷史記錄、共編著二十三史,其中《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劉漢詳細的介紹著。
亞歷山德麗娜、本傑明像是聽天書一般,眼睛瞪得老大,整張臉寫滿了牛鼻兩個字。
整個東方的歷史有二十四史詳細記載,每一朝都是繼承前朝的天命,並且為前朝修史。
值得一體的是,二十四史中沒有清史、主要民國太過於混亂,編著的工作一拖再拖。
袁世凱不是繼承清朝的天命,常勝凱更是竊取勝利果實,所以清史的工作不是首選。
朱元璋北伐成功後,立刻下令編著《元史》,蓋棺定論、繼承天命、新朝建立。
《清史》的缺乏也有一種說法,那就是封建王朝的終結,天下百姓早已不相信天命一說。
“那你能說說中央集權制嗎?我發現這種制度延續了數千年,至今讓黃龍旗國的國力鼎盛。”本傑明一副好學的姿態。
國力鼎盛的包括面很多,首先是龐大的人口(古代人口即國力、生產力)其次是豐盛的物產。
英格蘭發起的兩次鴉片戰爭,只是強行開啟黃龍旗國的市場實行‘自由貿易’,並不敢爆發全面戰爭。
畢竟當年的貿易逆差太大,導致西方掠奪的黃金白銀、全都流向了東方。
“不不不!黃龍旗國並沒有真正的繼承中央集權制,更沒有國力鼎盛這麼一說。
簡單的來說,從嘉慶一朝開始,黃龍旗國自己丟失了中央集權制,將大權放給了地方。”劉漢強調著。
“為什麼?”亞歷山德麗娜心想那個時候,還不是鴉片戰爭。
“乾隆一死、天下皆反!女王陛下,我之前和你說過,乾隆盛世不過是飢餓盛世,故此餓死鬼前來討債!
嘉慶為了應付天下各地的反賊,派遣八旗過去討伐,結果沒想到八旗軍早已爛到根。
於是他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允許地方實行團練、就是授予各個地方軍權。
所以說,從嘉慶一朝開始,地方上已經擁有了軍權,到後面開始謀取財權、政權。”劉漢直說著。
“那不就是東印度公司!”亞歷山德麗娜很驚訝,果然放行軍權只會讓地方越來越強大。
本傑明陷入了深思之中,黃龍旗國的確很弱、但他們的地方上的總督權柄無限大。
英格蘭能夠收拾東印度公司,主要是打鐵自身硬,絕對的實力碾壓下去。
黃龍旗國卻難以將地方上的兵權收回,畢竟大家都會玩一手養寇自重,順便利用賊寇刷刷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