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宮崎駿的電影,往往不是那種以某一段質量特別高的劇情和畫面來吸引觀眾的,而是從頭到尾都保持著一種極致的細節感。

你看第一遍,會覺得很好看,看第二遍,依然會覺得很好看,看了很多遍後再看,依然能從其中找到樂趣。

這和很多高票房的商業片完全相反,那些電影看第一遍的時候會覺得挺不錯的,看第二遍的時候.....感覺有點乏了。如果你有耐心看第三遍,你就會感到無聊,懷疑自己為什麼當初看這種作品能看得這麼入神。

此刻在大清早看首映的觀眾們也感覺很微妙。

從千與千尋的故事開始到現在,千尋和父母墜落入奇異的神明世界,回去的路找不到了,千尋父母變成肥豬,千尋也為了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被迫找到湯婆婆簽下了賣身契,名字被奪走,而且還要為了生存而工作。

從一開始的有些任性,有些讓人覺得做作的少女,短短時間裡蛻變成為一個懂事,認真,努力的少女。

或許這些改變並非她自願,但終究從故事裡,大家看到了千尋這個主角的迅速轉變,對她的感官也從一開始的覺得不可愛,到現在的心疼。

從表面上看,這是慘不忍睹的主角異空間生涯,但實際上.....

很多打工人都看得停心酸的,感覺自己就像千尋一樣。

可能宮崎駿當初設計劇情時沒有太過往這方面隱喻,但實際上大周的觀眾們確實會有類似的想法。

“感覺挺有意思的,老賊這部電影的立意。”

“明面上是奇異世界的少女打工日記,實際上我怎麼感覺處處都在嘲諷社會啊。”

“老賊可能沒那種想法,但我這個看電影的人喜歡過分解讀。”

“但不清楚接下來的劇情要怎麼發展?”

“千尋戒解救她父母嗎?”

“哇.....這畫面.....這腐爛神...我早餐感覺要吐出來了。”

“老賊這想象力,怎麼會有這種渾身腐爛的怪物劇集體來泡澡啊!”

“還有這個無臉男妖怪,感覺是伏筆啊!”

.....

隨著劇情進展,千尋在湯屋穩定下來,白天睡覺,晚上工作,為來湯屋泡澡的神明放洗澡水,清理場地等工作。

明明是神明的河神,卻渾身腐爛氣息,千尋在為它服務的過程裡將它身體的癥結找到,讓它軀體裡隱藏的汙穢全部沖刷出來。

一個河神的身體裡有什麼東西?

塑膠瓶,玻璃罐,人類的垃圾,損壞的腳踏車,不要的玩具.....

這些東西全部充滿了河神的身體,讓它變成一個藏汙納垢的怪物。

當這段劇情出來後,電影院裡很多觀眾都沉默了。

雖然吧,很少會有人真的願意被電影教育,也很少會有人會把從電影裡學到的東西用在生活中。

但卻不妨礙唐奕琳等一干觀眾看到這段劇情時,哪怕是在此時此刻反思一下人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明明是善良的無臉男妖怪,卻因為千尋的善良而感到寂寞的滋味,正如景俞之前作品裡夏目友人帳裡的一個妖怪的遭遇一般,孤獨不可怕,可怕的是這個本已經習慣孤獨的存在,卻偶爾有一天感知到了什麼叫溫暖,然後,你讓它迴歸曾經的環境中。

為了接近千尋,吃掉了青蛙的無臉男,靠欺騙大家,把一些無用廢物變成金子模樣,使徒讓千尋高興。

在千尋表示它的行為干擾了湯屋的正常運作之後,又受到之前吸收的生物的影響,貪婪,暴怒的情緒充斥著這個無臉男的內心.....

一個本來善良的妖怪,卻在短短時間裡沾染了過多欲望而迷死自我。

如果你不去詳細解讀,只會覺得這些劇情就是簡單的魔幻詭譎,但去細細一品,卻能從裡面察覺出很多作者的思想。

“老賊這部電影.....感覺立意稍微有些深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