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趙清歌講得事情,教室內的其他人或抬頭仰望著天邊明月,或在嗡嗡地議論著。

“人間何所以,觀風與月舒!”

“好浪漫啊。”

“天吶,好看的皮囊和有趣的靈魂原來是可以共存的?”

“我已經開始期待這個講座了!”

“聽了這個趣聞,再透過窗戶看月亮,越看越值得回味,當浮一大白!”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列位,今夜我們都是李白的隨從,屈原的秘書!”

臺下聽完趙清歌講得故事,大多數人都是讚歎的。包括幾位文學院的教授,也在互相打趣。

“從此以後,203這個教室多了這個典故,看來是要火爆起來了,以後晚上七點到九點的課我都在這裡講,你們不要跟我搶啊。”

“哈哈,不搶是可能的。”

“你別說,這小子寫的雖然是極度商業化的網文,但骨子裡確實是有一股情懷的。”

“對了,陳院呢?誰打個電話把陳院叫過來,咱們這擠一擠還能放兩個凳子。”

“我給他微信了,說是在路上。”

而在這一片稱讚聲中,還是有少部分雜音的。

那就是坐在後排,以沈僚幾個同班男同學的小集體,正充滿羨慕妒恨地嘀嘀咕咕。

“他媽的,又讓他裝到了。”

“嗨呀,13已經被他裝爆了。”

“親情、愛情、友情,李培風只有矯情!這個臭文青!”

“別酸了,別酸了,看著月亮聽講座的感覺確實不錯。白大俠,帶沒帶酒?”

沈僚拍了拍身邊人,那是個膀大腰圓的大胖子。

他濃眉大眼,滿臉的絡腮鬍,頭髮很長,一身綠色軍大衣,腳踩布鞋,整個人不修邊幅,與其說是大學生,更像是個常年流浪在外的街頭藝術家,或者說……是負責垃圾回收的工作者。

“狗?帶什麼狗?”

白大俠撇他一眼,警惕十足地用鼻子哼了口氣:“你才是狗!”

此人本名‘白清川’,古代文學研一學生,在其他同學眼裡是奇人一枚。

主要是因為該奇人常年懷揣一瓶牛二,走在校園內腳步從來都是慢慢悠悠,時不時還從懷裡掏出來灌一口,有時候心情好了,上課也照喝不誤,坐在後排,自己個兒一口接一口。

終於有一次,被老師逮住了,老師震驚問:為什麼喝酒?

白清川豪邁答:知識就酒,越喝越有,沒事我也整兩口。

此後,白清川一戰成名,江湖敬稱“白大俠”,但可能是在私下裡,也受了校領導的批評,在課堂上也很少見他喝酒了,不過熟悉的人都知道,白大俠照喝不誤……

“大俠別裝了,酒拿出來助助興,師哥我都帶杯子了。”

沈僚左右環視,看沒人注意這裡,鬼鬼祟祟地從書包裡掏出來一沓紙杯,分給了身邊其他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