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有志,有些人就是這樣,走著走著就散了,不過只要劉戰他還沒有放棄,我們就還有機會再並肩作戰;倒是你,這次能來讓我很意外。”

安邦勸慰了李美一下。

“嘿嘿,我這次來,主要目的當然是為你加油打氣的。”

“另外我這個異能你也知道,比較吃隊友,最近家裡給我找了個老師給我特訓了一番,我的“協同作戰”現在能同時協同三個人,並且其中一個人的能力可以指定獲得了,這才趕緊來抱你大腿的。”

李美有些不好意思的說。

“協同作戰”這個異能確實是個極為偏門的異能,首先在前期只能作為一個給雙方(本人和被協同者)加屬性的輔助異能用,偏偏加的人數少(1~2個),幅度也不大,加什麼屬性還是隨機,覆蓋距離也不遠(15米),簡直是隻有缺點沒啥優點,坑死人不償命;

至於另一個效果,臨時獲得協同物件隨機一項能力十分之一的效果,先不談運氣,就那十分之一的效果絕大部分能力就廢了,所以基本可以無視。

中期開發到一定程度後,已經可以加持多人(3~4人)的屬性了,雖然屬性還是隨機,但給每人的加成幅度卻比較可觀,萬一隨機到重要屬性就賺大了,所以可以算一個比較不錯的輔助異能;

並且此時可以臨時獲得每一個協同物件隨機一項能力五分之二的效果,如果隊友有幾個強力能力,運氣再好一點,甚至能在對戰中成為一份不弱的戰力。

後期異能完全開發成熟後,那就有點變態了,不僅可以給自己和多個協同人加持大量指定屬性(其他人單加一項,自己可以累計沒人的加成),還能臨時獲得每個協同人一項指定能力的一半。

可以說只要隊友有強力能力,在大量屬性和眾多強力能力加持下,“協同作戰”的擁有者有可能成為一個可怕的大boss!

當然,這都是指團隊混戰的情況下,kof模式下,什麼時候的“協同作戰”都是廢物……

而李美的“協同作戰”現在就處於中期,同時在家裡請的老師的特訓下,提前擁有了可以指定獲得能力的功效,雖然只能指定一人,但也是個很重要的提升了。

那一個指定獲得能力的名額,李美目前想到的最好選擇就是安邦的“法天象地”,所以就像李美說的那樣,他就是來抱安邦大腿的。

安邦明白了李美的意思,也沒有猶豫就答應和李美組隊打團隊合作模式了。

雖然以他的實力,打kof模式更穩妥,但如果他的目標是職業聯賽裡最頂尖的異能對戰選手,那團隊混戰模式就是他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困難。

既然必須要面對,那順手幫一下自己的發小有何不可,何況現在的李美在團隊混戰模式時也是一個合格的強力隊友。

聯盟選秀大會並不是像安邦夢中地球NBA那樣,單純去坐著等著有球隊將自己選走就行了,而是要在這裡報名,然後現場測試、實戰,說是選秀大會,其實更應該叫選秀大賽。

在激烈的比賽中經過層層篩選之後脫穎而出的那些天才,才會被各大俱樂部看中籤訂合約,成績好排名靠前的天才可能還會引起多傢俱樂部的競爭,由此獲得反選的權利。

只是異能對戰雖然在民間、業餘圈子裡也有1v1、3v3等打法,但正規的、職業的異能對戰都是5v5,所以想參加選秀大會,必須是5人隊伍。

如果自己有固定隊伍,那自然是全隊報名一起參加。

如果沒有的單人報名,大會主辦方會隨機匹配,將沒有隊伍的5人組合成一隊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