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大帝以須彌山為根基,開闢極樂淨土,拔山飛昇,位列九天之一。

這是萬古歲月的神蹟,規模雖然稍遜於天帝開闢的天界,但,終究是圓滿無缺的一方天界仙域。

成就了佛門永恆不滅的根基,只要極樂天在一天,佛門道統便不會斷絕,會源源不斷出現至尊仙僧。

另外一方面,人界大宇宙失去了一座宇宙神山。

為了避免人界大宇宙的佛門失去根基,從而衰敗,阿彌陀佛大帝又以無上大神通,重新塑造了一座相似的宇宙神山。

自此極樂天界的神山為靈山,人界大宇宙的神山為須彌山,成就倒影,交相輝映,互為傳承。

兩座神山化作九天之間的橋樑,如同建木貫通天界,九龍拉棺連結三清天,悟道茶樹支撐山海界一般。

阿彌陀佛大帝駐世數萬年,時而在靈山說法,時而在須彌山講道,不止人道生靈在聆聽,天帝,真仙,乃至紅塵仙都會披上馬甲,開著小號,混入其中聽到。

“輪迴生死,寂滅涅槃,似生非生,來世無量……”

阿彌陀佛大帝寶相莊嚴,口宣大道,宛如盤坐在上古,又如在未來講道,溢位一縷縷大道仙光,化作無量光雨揮灑而下,須彌山的每一個角落,每一片淨土,都響起了陣陣神唱,震耳欲聾,如經文自鳴。

須彌淨土成為佛法的海洋,大慈大悲,大德大善,在這一刻浩蕩九重天,讓每一個人都忍不住要頂禮膜拜。

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功德,無量大慈悲!

引領眾生走向那扇門戶,但求不強求,只是將人帶到門前,是否推開那一扇大門,全靠己身。

佛陀有大慈悲,大格局,不會強迫任何一個人,只渡有緣之人。

無量眾生,群仙諸帝,心有所感,不禁敬佩禮讚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大帝!”

浩蕩的信仰湧現,這是最高階別的願力,法則與念力種子都在自行運轉,有舍有取,眾生信奉他,送與念力,而他亦會滋養眾生,這是一個平衡。

這種級別的念力,不可被化解,某種意義上象徵永恆。

信仰貫穿輪迴之中,三世真靈若隱若現。

諸帝若有所悟,但,收穫最多是伏羲大帝,他是人世間最接近紅塵仙的人,沒有之一。

並且,他曾經轉世過一次,是無量天尊轉世為伏羲大帝,一個象徵過去,一個象徵現在。

“原來如此。”伏羲大帝立足於信仰之中,仙氣飄渺,眺望歲月長河,不禁嘆息一聲:“這就是輪迴!”

諸帝群仙頓時一驚,紛紛看了過來,伏羲大帝究竟領悟了什麼?!

媧皇好奇詢問道:“兄長,找到輪迴與紅塵的節點了嗎?”

伏羲大帝澹然一笑道:“我已經貫徹兩者的本質了。”

“紅塵仙的本質是走出自己的道路,不被宇宙所拘束,跳出原本的體系之中,走出荒天帝的設定的界限,所以天帝說紅塵仙是道祖種子。”

“九世紅塵仙走出了九條道路,九九歸真,道路寬廣,成就道祖的機會較大,而輪迴與蛻變並行的紅塵仙,看似有九條,實際上是七條道路”

“其中過去未來現在的輪迴之路重合,三條道路重合,實際上是一條。”

“嚴格來說,是一+六紅塵仙,是七世飛仙,只有七條道路。”

“雖然同樣是跳出宇宙,九世比起七世,觸控到的體系本質更多,而七世飛仙,需要後面耗費大力氣彌補上,自己對於體系的認知。”

“一個是先難後易,一個是先易後難。”

這就是一張紙湖的窗紗,沒有點破之前,諸帝雲裡霧裡,點破之後,頓時恍然大悟。

越早觸碰體系本質,效果越好,最好在人道領域涅槃九世,若是等到真仙才觸碰體系本質,那已經仙道生靈,船大難調頭,根基已定。

仙王的世界觀已經固化,自然難以超脫體系的限制。

“伏羲大帝的“易”,只是相對而言。”

一尊古皇苦澀道:“想走易之路,至少也要四次涅槃,穩居人道天帝領域。”

“這條道路,同樣遙不可及。”

如果說九世紅塵仙是超脫之姿,那麼七世紅塵仙是仙帝之姿,道祖之姿。

真仙之姿,仙王之姿的大帝古皇,想要走這條路,還是洗洗睡吧,老老實實走真仙路。

伏羲大帝灑脫一笑,起身走下須彌山,他已經洞察阿彌陀佛的智慧,不需要再聽講了。

紅塵與輪迴成仙道路已經指明瞭,剩下就看眾生的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