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楓拿到了原藻菌探測器,將探測器拆解開,仔細研究,複製出了多個探測器。

這種探測器對其他細菌也會有提醒功能,並且能明確地給出細菌名稱、簡介,甚至藥物作用,比之前實驗室的探測器都先進很多,同時也能探測出動物,如同雷達一樣,在探測器上有生命的動物呈現一個紅點,有生命的植物是綠點,菌類是藍點,還附帶名稱簡介。

實驗室內,顧楓每個研究員發了一個新型原藻菌探測器,操作和其他探測器一樣簡單,只要開啟電源,就可以工作。

“這是新的探測器?”

秦旭教授並沒有很驚訝,因為顧楓已經研製出了很多種探測器,但是他們都沒有找到原藻菌,也許是因為探測器的問題,也許是因為時間問題,原藻菌藏在冰川深處也未可知。

研究小組就像是探險隊,每一次外出都伴隨著危險,好在他們有機械狗,總能帶他們化險為夷,再加上顧楓給他們每個人吃下了一顆龍精虎猛丸,保證他們肌肉的強度,讓研究員們擁有運動員的體魄,這才能在惡劣的環境中繼續探索。

“是的,之前我做的探測器都缺乏指定性,現在這種探測器不僅僅能發現菌類,還能識別出菌類的名稱和簡介,動植物也能探測到,減少大家外出遇到的風險。”

顧楓解釋道。

“那太好了,上次要不是6號,我差點就交代在北極熊口中了。”

研究員賴森說道,他身材高大魁梧,臉部線條剛毅,是有名的生物學專家,年僅三十九歲,算得上年輕有為,對細菌這一塊的研究算得上小有成就,因此被顧楓請了過來,組建到北極實驗室內,合同簽了5年。

原本賴森應該在環境舒適,條件優越的紐約實驗室工作,但是他放棄了這個機會,選擇和顧楓一起到北極,就是因為顧楓小小年紀就獲得了諾貝醫學獎,研究出了基因藥劑,顧楓邀請他的時候還和他進行了一次促膝長談,兩人都對生物學有著深層次的研究,顧楓說這次要到北極尋找的原藻菌更是讓賴森激動不已,所以他說服了家眷,來到北極。

雖然這一個月一無所獲,但是他也沒有失望,因為一個月時間內,他出去了6次,其中有3次險些喪命,都是被同伴和機械狗救回來,這讓他有了一種和死神鬥爭的感覺,日子過得非常刺激。

賴森是一個喜歡追求刺激的人,休假的時候他還會去高空彈跳,玩極限運動,但是那些都比不上在北極的探索。

他口中的6號就是顧楓分配給他的機械狗,如今他和機械狗已經有了深厚的友情,他甚至親自動手給機械狗縫補它破損的棉襖,儘管機械狗不會感覺到冷,但這件棉襖實際上就是機械狗的裝備,棉襖上有個揹包,揹包裡揹著各種工具。

野外探索,沒有工具是萬萬不行的。

這一批機械狗都是還未升級的1.0版本機械狗,它們的優勢在與體型相當於大型犬,能聽得懂人類的語言,並做出各種反應,能判斷危險情況實施援救,體力堪比一隻成年北極熊,沒有疼痛的感知,不知道恐懼,忠誠度很高,是做保鏢的能手。

2.0版本的機械狗由於增加了很多語言系統,雖然能與人交流,口吐人言,但是缺點是體力有所下降,體型有所縮小,不適合北極這種探險運動,所以顧楓沒有急著給它們升級,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機械狗唯一的缺點就是沒有皮毛,冷冰冰的,關鍵時刻不能取暖。

顧楓準備給他們載入一個取暖系統,能自動吐出暖氣,關鍵時刻可以救人,畢竟外面的溫度真的太低了。

“所以看到北極熊最好是遠遠避開,頻危物種惹不起。”

宋正龍說道,他身材矮小,相貌平平,但卻是一位醫學博士,四十五歲,至今還是單身,以前也在李院士的研究所待過,聽到顧楓在招募人手立刻就過來了,希望可以跟隨顧楓一起發現世界的秘密。

原本長期搞科研缺乏鍛鍊,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他,自從跟隨了顧楓來北極實驗室,吃下了顧楓提供的特質藥物,體魄也變得強勁,雖然身高沒有變化,但是身體上的肌肉明顯都凸起了,讓他如獲新生,感覺每天精力都充沛,搞研究更有動力了。

再加上顧楓還給他配置了一隻機械狗5號,讓他體會到了養寵物的樂趣。

“你們都遇到過北極熊了嗎?我出去探索的時候都沒有遇到啊。”

江雲凱瞥了瞥嘴說道,似乎還有些遺憾,這位研究員是地質學家,並不是搞生物科技的,和醫學也無關,聽說北極實驗室需要人,立刻就報名了,他經歷過很多次冒險,但由於運氣好,從來沒有遇到過危險,顧楓就是看在他運氣好的份上,才決定帶上他,有時候玄學也是一門科學。

年僅三十歲,與顧楓的年齡最接近,長得也還行,身高在一米七八左右,對外謊稱一米八,因為他穿的鞋底有點材料。

也是個單身漢,自稱鑽石王老五,不工作和探險的時候就喜歡泡妞,還因此得過性病,已經治好了,也算是一個年輕時候放蕩不羈愛自由的人。

到這裡以後,經常抱怨的就是實驗室竟然沒有一位女研究員。

顧楓特地給他分配的機械狗4號,就是一隻母狗。

雖然機械是沒有性別的,但是顧楓特意告訴他,這是母狗。

“你那是運氣太好了,我和你一起組隊的時候,出去也遇不到,自己去就遇到了。”

蘆子昊忍不住開口吐槽江雲凱的運氣,蘆子昊是一位製藥專家,他是看在顧楓給的待遇非常好,才來這裡工作的,才一個月就遭遇了幾次危險,讓他有些後悔了,但看在金錢的份上,他還是決定硬著頭皮待下來。

他的身材中等,相貌平平,今年46歲,有個揮土如金的敗家子兒子,這段時間和機械狗3號相處,讓他覺得養兒子不如養條狗。

至少狗關鍵時刻還能救命,兒子只會問自己要錢。

“大家出行的時候還是注意一下安全,我建議以後四人還是一組,這樣會更安全,總之要找到新細菌不是一件短期內能完成的事,需要耐心的。”

科倫認真地說道,這是北極實驗室內唯一一個歪果仁,但他的中文講得很好,頂著一張大方塊臉,非常陽剛,但有一雙藍寶石一般的眼睛,為他的顏值加分不少,臉上面板粗糙,一看就是常年在外的戶外工作者,他的職業曾經就是一名探險家,野外生存者,是團隊裡武力值最高的人。

除了以上幾人,實驗室就只剩下顧楓和秦旭教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