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但是,在大洋彼岸的不管是左派還是右派,進步還是保守,其實從沒提過禁槍的法案,也沒人敢提禁槍的法案。

某些國內媒體都是瞎帶節奏,某國民眾在每次槍擊案發生之後從來都是隻討論控槍,也確實有差不多一半的民眾是支援控槍的,但是,彼岸的政客和絕大多數民眾,從來沒有支援過禁槍。

這一字之差,可是天壤之別的。

每次槍擊案激起熱烈討論之後,國人總是笑話某國的治安問題,然而這個時候,為選票服務的左派往往只是站出來呼籲一下禁槍,而右派,則會乾脆站出來呼籲:“建議給每個公民都發一把槍,這樣就不會再有槍擊案了。”

是某國民眾真的都缺心眼麼?

還是說步槍協會真的隻手遮天到這個地步了?

歷史?歷史因素從來都只是藉口而不是理由的。

翻開史書,集權者做過的惡從來都是駭人聽聞的,若是滿清的沿海百姓家家戶戶都有槍,清廷還敢遷界禁海麼?

雖然劉大炮自認為自己還是愛民如子的,自認為自己所留下的制度還算是可以的,但誰知道自己身後的繼任者是個什麼情況,誰能保證他不是個王八蛋呢?

其實有時候仔細想想,看似荒謬的提議往往未嘗不是一種智慧,一個每個人都持槍的社會,未必就真的比每個人都不持槍的社會來的動盪。

事實上劉大炮一直就認為某國動盪的原因在於移民問題和種族矛盾,某個持槍率全球第一,百姓家裡有狙擊槍,有火箭筒,甚至裝甲車的國家,治安狀況一直是世界前列,也幾乎沒聽說過大規模槍擊事件。

持槍,是民眾與政府談判的本錢,是說不的權力,而且據劉大炮所知,在現代社會中,槍支其實是窮人的尊嚴。

民調顯示支援控槍的幾乎全是中產階級以上。

反正怎麼控也控不到他們頭上,而且富人從不缺少公共服務,有事兒找警察警察是真上,一個電話說來是真來,反正對富人來說他們不用槍也有的是辦法來擺平矛盾。

而窮人,在這個冰冷的世界他們能依靠的本來就不多。

但管你身價幾十億,給你一槍你就說你死不死吧。

而且優點很多,民間持槍的另一面是民族尚武,比如他的常備軍估摸著也就不用建了,不打仗的時候可以少養很多軍隊,打仗的時候拉出來就是了。

而且全民持槍的民族是很難被消亡的,因為侵略成本真的就會變得特別高,也根本不可能被殖民。

所以說實話,劉大炮本人其實是支援全民持槍的,他這人,其實挺警惕朝廷權力過大的,也是真的對獨裁沒興趣。

只要控制好了別讓外來的奴隸和非法移民之類的摸著就行。

但這個支援的前提,必須是全民。

有的人有槍有的人沒搶,那叫有槍階級和沒槍階級,只會創造更大的社會壓迫和剝削。

只有全民都持槍了,大家才能好好說話,社會才能變得太平和美好。

所以劉大炮想了想後道:“這個,老實說確實可以談,公民持槍,甚至可以是天賦人權,但是目前肯定還不是時機,事實上據我所知,我對槍支管理得也並不是特別的嚴,以我對國內資本的瞭解,他們的手裡不可能沒有槍來保護自己。”

老勒聞言笑了笑,問道:“那你認為,什麼時候才是合適的時機呢?”

“槍械的製作成本降下來之後吧,我可以提前佈局,先允許刀劍的民間持有,再進一步擴大槍械的產量規模,待規模擴大之後,再說。”

老勒聞言笑得更開心了,道:“劉,你確實是一位非常難得的統治者”。

事實上擴大槍械產量降低其生產成本的這個事兒,難點還真不在技術上,對他來說武器的技術難度主要都是在子彈,槍械本身倒是問題已經不大了。

無膛線的普通滑膛槍從槍管到燧發器都是上了蒸汽機床的,槍械產量只要的反而是受制於鋼鐵產量。

而劉大炮此前一直認為他武器工廠目前的生產效率,至少在生產槍械的問題上已經足夠用了,也就沒想著升級和進一步的擴產,因為升上去了,子彈的產能也跟不上。

但如果槍支是民間收藏來用的話,那倒是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