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火藥秘方外洩所導致的連鎖反應(第1/3頁)
章節報錯
大鍊鋼鐵之下,澄海城的武器工廠再一次的擴建了規模,甚至龐大的需求也讓劉大炮點頭同意和允許了民間商人資本進入到了武器生產的這個行業。
這當然會導致清廷會很容易的拿到他們生產武器的先進技術,但老實說劉大炮對此倒是也並不是特別的擔心。
仗打到現在,清廷手裡要是再沒有一批用於研究的明廷火器才是見鬼了呢。
說實話,就連火藥的生產,能一直保密到現在都已經很是有些出乎劉大炮的意料之外了, 戰爭是科技進步的第一推動力,而目前的火藥生產其本質其實依舊是秘方式的,最多隻能算是初涉化工。
而秘方這東西,和真正的技術壁壘差別還是比較大的,只要有心,就不可能搞不到, 他現在在灣灣那邊負責火藥生產的奴隸有接近八千人,真正的核心秘密無非也就是將糞便和草木灰堆砌之後用類似於漚肥的方法創造發酵環境而已,只要這八千人的臉上不缺少眼睛這種東西,這個秘密就必然是人盡皆知。
而果然,沒過多久,他就收到了灣灣府被人搗亂,秘方洩露的情報,朱副總舵主跪在他的面前比比花花的非得以死謝罪,怎麼勸都勸不住,就連陳近南,這會兒也沒了師父的架子,甘願與朱副總舵主同死領罪。
整得劉大炮還怪不好意思的。
事實上即便是八千人的監獄,也難保會有一兩個牛人能夠越獄,清廷這次既然派出了足夠數量的武林高手,又是聲東擊西,又是引蛇出洞的,幾乎是以不計傷亡的代價在劫囚,最終成功的救走幾個奴隸。
很正常的事兒。
劉大炮甚至覺得這倆人守了火藥秘方足足兩年多的時間,讓劉大炮能夠充分的利用這兩年空窗期對清廷積累了足夠多的優勢並贏取了寶貴的發展時間, 已經是功不可沒了,秘方丟了就丟了吧。
也離開尚未開發好的灣灣來澄海來,或是進入權力中心,或是乾脆退下來享享清福,都挺好。
陳近南倒是還好,朱副總舵主卻是非要死,逼的劉大炮告訴他,新式火藥的研發已經有了眉目,老式的黑火藥秘方估摸著等清廷破解出來,他這頭差不多也該升級了,這才打消了他的顧慮,勉強算是把命給保住。
相比於其他人的憂心忡忡,劉大炮其實真的樂觀的很。
這兩年他發展的太快,清廷就算是拿出和他一模一樣的火器,他也絲毫都不帶怕的,甚至還有點樂見其成。
因為武器本身是沒什麼生產難度的,即使是明廷和清廷相比,主要的差距也還是在生產效率上,而生產效率, 又幾乎完全取決於蒸汽機的應用方式,蒸汽機這玩意的具體應用又取決於國內的合格工匠數量以及工匠素質。
當然,還有鍊鐵規模,這些明廷都是完勝的。
此時的明廷已經很穩的將一隻腳邁入工業時代了,至少是主要大城市已經實現了初步工業化,具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種類也是越來越多,甚至就連蒸汽車也不是沒有,只是因為能量問題,實在走不了幾步路罷了,沒什麼實用價值。
這,也算是進入到工業革命了。
清廷一個純粹的農業國,拿什麼和他比呢?
至於清廷的改革,那就跟不擔心了,且不說制度改革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兒,既得利益群體太多,沒有人能自己革自己的命,清廷的改革註定只能是一場徒勞的洋務運動。
況且,至少劉大炮真的不認為制度建設是農業國邁入工業國的決定性因素。
有時候,國人對制度的崇拜有點太過了。
農業國進入工業國最最最核心的要素其實是資本的原始積累,制度的改變其實說白了應該是這筆原始積累花錢方式的改變,不會花的,如西班牙和葡萄牙,終究是鏡花水月,會花錢的,才成了嚶國,荷蘭。
連原始積累都沒完成,談制度建設有個球的意義啊。
明廷的原始積累來自於海外貿易,說到底是因為和老勒等人的合作,所以才賺到了這第一桶金,是因為荷蘭內部君主派的反攻倒算,直接將手握大量全球財富的老勒等人給逼到了自己這邊來,讓他直接接收了荷蘭這個世界霸主百年積累的一半以上的積蓄,又透過海外貿易將這筆錢源源不斷的給續了過來。
原本時空中,荷蘭內亂的最終最大受益人是英國,所以人家成為了新的世界霸主,這個時空裡這筆錢被劉大炮給抄了,就這麼簡單。
而海貿的本質,其實也不在於什麼互通有無,交通便利,早在漢唐的時候中原王朝和歐洲就已經透過絲綢之路聯通了,之所以近代爆發,說到底還是因為美洲大陸上那儲量驚人的金銀。
從來沒有國家可以跳過原始積累進入工業社會,在劉大炮想來,清廷想要實現資本積累的唯一途徑也就是工農業剪刀差。
但是,工業的原始積累也不可能透過攢錢的方式來完成,真指望純粹的工農業剪刀差來完成積累,餓死農民兄弟也實現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