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直諫(第1/2頁)
章節報錯
蒸蒸日上蓬勃發展的大明無疑給了滿清極大的壓力,事實上事到如今,滿清真正能完全控制在手裡的省份真的就已經不多了,只剩下河北、河南、山西、山東、蘇北、皖北、以及大半個陝西,總共也就差不多六個省的體量了,而且還真都不是太富裕的省。
事實上漸漸的,滿清也越來越面臨與吳三桂一樣的處境了, 那就是雖然兵馬雖強,但卻不可避免的有點後勁不足,尤其是此前京城失陷,導致原本還能撐一撐的庫存直接少了一半。
跟吳三桂比的話那倒確實還算是尤有餘力,但相比於蒸蒸日上的南明,就連康熙自己也知道這個差距是在逐漸拉開的。
尤其是隨著遼東的丟失, 卻是自己將後路就給斷了,眼下局面上已經是孤注一擲, 而嶽樂在西線雖是數次打退了吳軍的援軍,且已經將平涼城圍困得水洩不通,但啃了三四個月,平涼城雖已被火炮轟得破破爛爛,但仍然是堅固挺立,急的嶽樂嘴上都是泡。
東線自不必說,清廷現在的整體國策就是與明廷暫避鋒芒,甚至於已經開始小規模的通商來緩解境內的糧食危機了,南線雖然小勝不斷,但大勝目前確實沒有,始終有點打不開局面,防守有餘進攻不足。
好在北線現在基本沒什麼戰事,蒙朝俄三族糾纏在一起反倒是誰也沒功夫理他,尤其是蒙,尤其是科爾沁草原上的察哈爾諸部,在拿到了遼東土地與一部分明廷的火器支援之後明顯是又動了別的心思,與滿清世代聯姻終究還是有用的, 卻是又存了一些其他的心思。
不但並未繼續威脅清廷腹心之地,反而在山西與清廷恢復了通商,甚至明廷援助給他們的火器也有相當一批流入到了清廷。
似乎是上層權貴中有相當一批人的腦子不是很清醒,或是還想恢復大元榮光,想要拉攏清廷繼續維持蒙滿聯盟,不過顛倒一下上下尊卑。
亦或者只是單純的覺得明廷勢大,又不甘心真的做明廷的附庸,想要留著滿清與明廷爭鬥得兩敗俱傷。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單純的沒腦子,與羅斯人和朝鮮人之間的矛盾太大,至已經無法分心南下的地步了。
而喀爾喀蒙古則鐵了心的與準噶爾死磕。
蒙古人一直有這樣一種執念,認為他們之所以近百年來淪為誰都能欺負的肉楠,完全是因為蒙古諸部無法齊心協力的緣故,只要能統一蒙古,他們蒙古人就是世界無敵的。
但總之不管蒙古這邊的動作如何,清廷的現狀終究是不太樂觀得起來的,而正所謂窮則思變,此時的滿清政權雖然吏治上相比於皇太極時期已經嚴重腐化,但卻也遠不是原本歷史中清末的那個熊樣。
說白了就是不僵化, 實話實說,作為封建政權來說其本身其實還是處於上升期的,只是因為遇到了南明這個資產姐姐萌芽的政權, 遭遇了降維打擊,所以才顯得力不從心。
所以自南昌失守之後,改革的聲音就沒停過,畢竟也沒什麼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桎梏,幾十年來他們的祖宗之法都變了好幾輪了,而清廷內的有識之士都是發自內心的看得出來,明廷內部的許多制度都更好。
但是,明廷的制度卻是以虛君實相為基礎的,劉大炮作為威望無雙的開國之主,在明廷內部也是沒有絕對權柄的,改其皮毛總是容易,但要改其根骨,那就是自己革自己的命了,康熙又怎麼可能會同意呢?
於是經過無數次的爭吵,卻是與歷史出奇一致的走到了器物改革的老路上來了,認為清廷之所以會在江西戰場失利,之所以各處戰場上的進展都不算太順,就是因為器物不如人,尤其是火器不如明廷太遠,而吳三桂,布林尼,手裡則都有明廷支援的火器。
以至於現在軍中已經沒有人瞎吹什麼騎射入關的荒謬之言了,已經開始鼓勵八旗將士們學習如何操作火器了,中央朝廷大半以上的精力,卻是都已經放在如何仿製明廷火器的身上了。
南希仁等外國來的傳教士更是被破格提拔,地位被拔得極高,因為他們到處宣揚,劉大炮的火器玩得好,歸根到底是因為他們得到了荷蘭人的技術,他本人更是被委以了新軍械廠的負責人的差使。
更甚至於,康熙對歐洲諸國的情況也已經放下了身段認認真真的去學習和理解,並且在京城專門為英屬東印度公司劃出了辦事處,甚至還和英國公司合夥開辦了新的清蜀太平洋公司。
當然,由於老勒等水師部門對近海貿易的絕對控制力,這個新公司到目前為止也沒什麼正經的用而已。
但總之,清廷在一切向明廷學習,這個政權也確實是頗有活力的,也是真的在改,只是有些涉及到最高權利的部分改得似是而非而已。
轟,轟,轟轟~
校場上,伴著一陣密集的炮擊捲起遮天蔽日的塵土,一排排密集排列的大炮在不停的轟炸,頭一次看到這般景象的少年天子康熙在努力的坐直自己的身體,裝出一副鎮定自若的模樣,但眼神裡卻是掩不住的欣喜和激動。
然而在其他那些上過戰場的勳貴們的眼裡,卻是一個個都愁眉不展,甚至隱隱的還有點失望的意思。
“好!好啊!南希仁你幹得好啊,有了這等神器,何愁賊寇不滅!康親王,你看我大清的神威大炮,比之明廷如何?”
康親王傑書聞言糾結良久,好一會兒,卻是突然站起來伸手摸了一下炮身的溫度,才終於嘆息了一口氣,實話實說道:“回皇上話,此炮在射程方面恐怕……恐怕和明廷火炮之間,還是有一些距離的,更關鍵是這個散溫,根據臣對火器的理解,這溫度如此這高,恐怕,若是連續射擊的話炸膛的風險,還是很高的。”
康熙詫異道:“此炮如此優秀,難道還是比不上南明的麼?”
傑書苦笑:“臣也想說上一句皇上英明神武的話,但……戰陣之上,不如人就是不如人,來不得半點虛假的。”
南懷仁忍不住道:“康親王,我在仿製這批火炮時曾用大量明廷的火炮做對比,我做的這批火炮已經與明廷的火炮很難進行區分了,在此之前我也進行了比對試驗,此物,只比明炮更優秀才對啊,康親王會不會是,將明廷的火器想得太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