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將韋小寶這邊的事情按下不表。

兵貴神速,南方在打仗,康熙自然也沒有太多的精力放在內政之上,南下打仗,才是此時清廷的主要任務。

嶽樂放棄領兵,這滿清親王貝勒之中能領兵的還有好多呢。

最終,經議政王及諸貝勒貝子會議商討, 前前後後共四個月左右的時間,總算是先後派出了三波援軍。

清廷決定以太原與兗州為前線的軍事後勤補給中心,徵調兩省綠營兵馬並籌集糧草開赴前線支援,以馬哈達領兵駐兗州,擴爾坤領兵駐太原。

命令前鋒統領碩岱先行抵達荊州,鼓舞士氣, 接手中路戰局;命令都統郝業為安西將軍, 與瓦爾喀, 穆佔,顏布,一同由漢中入蜀,欲與王屏藩相爭於四川。

命令都統尼雅翰為鎮南將軍鎮守安慶,又命都統覺羅,朱滿,鎮守武昌,負責在東南戰場阻擊吳軍。

此為第一波援軍。

調遣都統宜里布與夷陵總兵徐志都共同駐守夷陵;調遣都統範達禮、副都統德業,駐防鄖陽、襄陽,都統席卜臣為鎮西將軍,與副都統巴喀一同鎮守西安。

東線戰場上,以內大臣阿密達為楊威將軍,率領禁旅赴江寧,與江寧將軍額楚駐防江寧,都統賴塔為平南將軍, 率領江寧、安慶兵馬奔赴杭州,擋耿精忠。

這,是第二波援軍。

第一波援軍的戰略目的說白了就是監軍,各自也就帶了幾百個八旗兵, 主要任務其實是敦促地方各州府諸縣大員們拼死抵抗,不要逃跑也不要投降。

第二波的援軍戰略目的是鎖死戰略要害,將敵軍擋住,阻止敵軍攻勢。

增滿洲八旗並察哈爾、科爾沁蒙古諸部往荊州,統受勒爾錦管轄。

命多羅貝勒尚善為安遠靖寇大將軍,同固山貝子章泰,鎮國公佈蘭率兵往江西;命康親王傑書為奉命大將軍,固山貝子傅喇塔率兵往浙江;多羅貝勒董鄂為定西大將軍,往四川;授和碩簡親王喇布為楊威大將軍,往江西。

這一波,目的就在於反攻了。

簡單來看,西邊的董鄂總督西路兵馬,中路的代善和勒爾錦負責與吳三桂死磕,傑書負責懟耿精忠,這個喇布,看起來卻是衝著劉大炮去的了。

三波援軍,光調派,就足足用了接近四個月。

那麼這四個月裡, 南方的群雄都在做什麼呢?

耿精忠分兵三路, 西路以白顯忠為將,出兵建昌,打下了徽州,威脅清廷的江南糧倉;曾養性為東路,專攻浙江沿海地區,連陷落平陽、溫州,兵鋒已至紹興南邊所屬的嵊縣,威脅杭州。

而勢力最大的吳三桂和跳得最高的劉大炮呢?

答:啥也沒幹。

吳三桂顯然是不敢過江,可能也是不想過江的,打到長江沿岸之後就停下了攻勢,估摸著是在等康熙和他談判,結果等來等去就等來了康熙三波援軍依次來援的訊息。

劉大炮呢,主要是他四面八方幾乎都是盟友,也打不出去,而且他這頭要建立明廷,順便還要建設一套獨立但完整的丞相府官僚體系,各方面亂七八糟的雜事也真的是多,卻是將這些起兵初期的寶貴時間都花在內政建設上了。

谷梭

這個內政方面,一堆亂七八糟的破事兒給劉大炮整得是焦頭爛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