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撤藩令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王爺,在我們來之前,皇帝已經向戶部、兵部、吏部都下了旨意,要他們務必做好王爺撤藩的前置工作,尤其是命令戶部在錦州您的老家一代準備民宅,特意強調,務必讓您和您的藩兵一到立時就能住進去,真可謂是皇恩浩蕩啊。”
“本王知道了,這旨意本王也接了,欽差從京城來,一路辛苦,來人啊,給欽差大人準備一間上好的客房,讓大人好好休息,皇恩浩蕩,本王,也要將這個好訊息儘快的告訴軍中諸將啊。”
“應該的,應該的,那在下就先行告退了。”
“不送。”
說著,吳三桂親自笑著將折耳根送了出去,直到漸漸已經看不到人的背影,這才狠狠地一把將聖旨摔在地上。
“來人,叫胡國柱與夏國柱來我處議事,派人將訊息報給王屏藩、過壯圖、衛樸、馬寶、王緒等處,看看他們是什麼反應,再傳我命令,去我珍寶館藏之中,取最大的一尊翡翠觀音差人給李本深送去,取其中最大的那串夜明珠給吳之茂送去,取其中最漂亮的青花瓷瓶給王輔臣送去,就說本王要與他們聯絡感情。”
說罷,吳三桂不禁仰天長嘆,悲苦不已。
這卻是在試探下面諸將對此次撤藩的反應了,事實上,吳三桂勢力雖大,但其實這掌控力吧,也就是那麼回事兒,他的部隊是很雜的,也真沒幾個人能讓他如臂使指,然而這一次,當撤藩之令傳遍全軍之後,軍下諸將卻乃至各營兵丁可謂是無不大為譁然,驚恐不已,不滿的情緒幾乎將整個雲南都給燒了。
且不說他這麾下諸將之中,如馬寶、張國柱、李本深、下過鄉、方光琛等人本就是南明舊將,原本就是在走投無路之下才投奔的吳三桂,平日裡就自成一黨,還時時刻刻的不忘反清復明,康熙沒撤藩的時候就成天鼓搗著陰謀詭計想用下克上的方式把吳三桂給逼反。
其餘舊將與吳三桂捆綁的都已經極深了,吳三桂一倒必然跟著倒黴,且奮鬥了一輩子好不容易得到的一點榮華富貴實在是不願就此放棄,以至於軍中諸將,竟無一人支援撤藩,紛紛鼓動他起兵造反。
就連這下面的基層官吏小兵也一個個的都是義憤填膺,說到底,當年追隨吳三桂從山海關殺出來的關寧鐵騎已經老的老死的死,為數不多還剩下的要麼是出來的時候太小,對東北老家根本沒有印象,要麼是歲數太老,在雲南已經有了家庭紮下了根基,誰也不願意隨他搬家。
對於他麾下兵馬中佔據了絕大多數的闖王舊部,也就是山西人,陝西人,和南明舊部也就是貴州人和雲南本地人來說,跟隨平西王回遼東?那以前是流放罪犯的地方啊。
咱爺們為大清拋頭顱灑熱血打了一輩子仗,到頭來就落得個流放的下場?
當晚,麾下近兩萬嫡系藩兵居然自發的組織了起來,齊聲高呼“王功高,今又奪滇”這等大逆不道的話語,鬧出了極大的動靜,卻是把本來只准備試探試探麾下諸兵將的吳三桂本人給嚇住了。
兵將們都瘋了!
他要是敢同意撤藩, 怕是這幫人能把他殺了,換一個人來當平西王。
只是造反……談何容易啊?
正糾結為難之際,卻是突然有下人來報道:“王爺,潮州總管劉洵,派了他的師爺來求見王爺,正在府外恭候。”
“嗯?潮州的劉洵?他怎麼會派人過來找我?不對,為什麼剛一有撤藩的訊息,他的人就到了?單純的巧合麼?”
“小人也不知,那王爺您要見他麼?”
“請進來,備茶。”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