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過蒙拔擢,封疆大吏(第1/2頁)
章節報錯
聖旨?
劉洵連忙跪下接旨,開啟一看,就看那上面寫著:“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潮州知府劉洵……”
由於作者本人古文功底不好,劉大炮一邊看,那郝多還一邊口述了起來。
“此前你不是上疏開海麼,你說得有道理,堵不如疏的道理,陛下也是明白的,此前的禁海之策也全都是由鰲拜所主導,今上仁德,這並非今上的本意。”
“禁海之令,一時半刻確實還不適合完全解禁,不過你放心,朝廷已經決意,要先行復界之事了,也就是說,老百姓可以回家生活,也可以在海邊捕魚抓蝦,但還是不能私自造船,更不能私自下海。”
“還是,片板不能下海?這算是哪門子的堵不如疏?”
“你好好看看那聖旨,看看你這潮州總管的職責。”
“這……陛下讓我組建潮州海商會?”
“不錯,這就是你這個潮州總管最大的職權,老百姓肯定是不能讓他們下海的,但潮州這邊將是特例,誰能下海,你說了算,負責對他們進行管理。”
劉大炮這才恍然大悟,這不就是廣州十三行麼。
歷史上,廣州十三行是康熙在剿滅鄭明之後才逐漸著手組建的,想不到此時居然提前了這麼多。
而所謂廣州十三行,是指最初的,被允許經營海外貿易的十三家商行,當然,後來發展到了一百多家,但名稱上還是叫十三行,就這麼叫過來了。
可以說,是一項十分聰明的政策,清廷透過對私人授權的方式,讓一小部分商人完全壟斷了整個大清朝的所有進出口貿易。
這些商人聯合抬價,將出口商品的價格賣得高高的,將進口商品的進價壓得低低的,再在國內進行轉賣,其實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起到了海關的作用。
明朝時因使用白銀作為貨幣,被美洲白銀衝擊得連年貨幣貶值而清朝並無此慮,十三行這個制度可謂是功不可沒,事實上之所以會爆發鴉片戰爭,英國人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要廢掉十三行的壟斷地位。
而封建王朝麼,又沒有什麼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規矩,所以實際上朝廷一直是拿這十三行當備用國庫來看待的,不管是中央政府還是廣東地方政府,缺錢了管十三行要就是了,想要多少要多少,還不用走戶部的賬,所以實際上大頭的外貿利潤最終還是落在皇帝的腰包裡的。
換言之,現在組建十三行的這個任務,落自己手裡了。
大肥差啊!
這權力可著實是有些太大了,誰都知道搞洋貨賺錢,而現在,誰能賺這個錢,怎麼賺這個錢,他劉大炮說了算。
就這職位,除非是海潤那種半聖性質的人來幹,否則輕輕鬆鬆一個月光收禮怕是也得收他個百八十萬兩雪花銀子了。
客觀來說,這也確實是清廷眼下要應付明鄭的好辦法,畢竟,鄭氏的根基就在於海上貿易,從來也不是劫掠,打從鄭芝龍時代就是如此。
只要他劉大炮能掌握得住近海的制海權,對於老百姓來說,能從正規的朝廷渠道進行貿易的話,誰願意冒著殺頭的風險走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