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杜尚關於無情和活下去的發言並不在一開始的規劃內,杜桑德給自己的老爹準備了一大堆發言稿,唯獨沒有準備這一份和無情有關的玩意——按照杜桑德原本的估計,老爹應該在這一次發言的時候提到大家任務的不容易,對眾人表示嘉獎。

但作為一個軍官,杜尚和杜桑德思考的出發點就不太一樣。他非常清楚,年輕士兵們會有哪些問題需要改正,又有什麼地方是可以透過演講來糾正的。

比如對於訓練的不積極,以及對於戰爭思想準備的不充分。

對於以前的帝國士兵而言,訓練不積極要面對的就是軍官和教官們的體罰。肉體上的疼痛能夠讓他們更快的進入狀態——打多了之後,士兵們能夠產生一種充分的條件反射。一個口令之後,他們就能馬上完成動作。

但杜桑德不許軍官和教官們打罵士兵,而且杜桑德的這種要求居然還得到了霍爾中將的支援。

訓練現在就只能靠士兵們的自覺了。

作為軍官,杜尚對於現在的人民軍士兵們非常不滿意。和以往的帝國陸軍相比,他們的軍事動作都有些慢,有些走樣。

慢一步,可能就躲不開子彈。走樣一些,可能就會有身體的一個部分沒有得到掩護。

然而這些道理光靠說是沒用的,人總是有偷懶的傾向。這甚至和“保護自己的安全”沒有什麼關係,這就是個本能性的反應。

本能是非常強大的反應,想要戰勝它,需要的工作多且繁複。更重要的是,很痛苦。

不能用打罵和體罰的方式把這種習慣掰過來,那就只能讓他們感覺到痛。痛的痛徹心扉,痛的渾身發抖,甚至痛到骨髓都在顫。

所以才有了這句“除了你們之外,再也沒有打著紅旗去關心貧民死活”的肺腑之言。

作為軍官,杜尚當然和其他所有高等級軍官一樣,早就養成了在作戰時,把士兵當成消耗品去處理的“本能”。這個世界上雖然沒有“慈不掌兵”這種話,但這種觀念卻是共通的。

但是,捨不得啊。

作為消耗品,這些年輕計程車兵打上兩仗,死傷一大批之後,大概也就知道訓練的重要性了。然而杜尚捨不得。

這些士兵都是自願來參軍的,而他們參軍的目的和帝國軍隊截然不同。

無論是帝國陸軍還是帝國海軍,他們都能享受到相當不錯的薪酬。說白了,他們是衝著錢去當兵的。

而人民軍開不出什麼高昂的工資,事實上,人民軍的軍餉基本只有帝國陸軍的五分之一。

但和帝國陸軍不同,人民軍能夠提供所有的生活必需品——在人民軍中服役,包吃包住這些最基本的內容肯定都有。醫療、服裝、教育……甚至偶爾使用到的個人清潔物品,都是由人民軍免費播發提供的。

在帝國陸軍裡,伙食也要收費。每個士兵憑自己計程車兵卡去領取食物,最後從軍餉裡倒扣。參戰和訓練時,除了每個月標準配發的彈藥,加練所使用的彈藥也要收費——就連槍支折舊的費用也要算進去。

而在人民軍裡,雖然物資保障有困難,但這些東西依然完全不收取任何費用。

人民軍計程車兵們參軍只有一個目的,保護自己的親朋好友,保護自己珍愛的物件,保護自己所熟知的家鄉。

帝國士兵們參軍的理由各不相同,為了錢當然是絕大多數人共同的念頭。但是在這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理由。

有些士兵是為了“變強”。這當然看上去是一個有些愚蠢的理由,但秉承著這種理由去當兵的人,往往能在軍隊中獲得一些不錯的結果。

有些士兵是為了“殺人”。這樣計程車兵大多有些自我毀滅傾向,在戰場上可能是不穩定因素。

極少數計程車兵,他們會懷揣著對帝國的忠誠參軍。促使他們成為軍人的唯一原因,就是想為帝國貢獻忠誠。

這樣計程車兵,能夠成為非常了不起的優秀軍官。甚至能夠在戰場上創造出許多奇蹟。

人民軍計程車兵們參軍的理由和帝國軍完全不同,而杜尚認為,他們更加有希望。

有希望,所以不捨得。

哪怕做個惡人,哪怕杜桑德根本沒有準備類似的發言稿,哪怕杜尚自己最怕的就是這種面對眾多下屬的即興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