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驚喜?驚嚇!(第1/2頁)
章節報錯
既然要趁機搞事情,杜桑德自然是要委派信得過的人對紐薩爾皇家銀行進行調查的。按理來說,皇家銀行的業務模式從根本上就不應該存在“經營不善倒閉”的風險。
畢竟整個皇家銀行的業務核心就是資金掮客,他們並不接受客戶存款,而是將客戶委託給自己的資金以特定利率出借給資金需求方。沒有自有資金,不從事大規模攬儲,皇家銀行的業務經營雖然初級, 但是想要虧錢……難度還是很大的。
這群蟲豸到底用了什麼喪心病狂的方法,才把一家擁有發幣權的銀行給搞成了現在這幅模樣?
杜桑德小心翼翼的委派了兩支獨立的會計師事務所對此進行調查,為了保證調查不至於打草驚蛇,他甚至讓艾卡參與到了這些會計師事務所的調查之中——調查者並不直接和銀行的人有任何接觸,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在調查什麼。他們所需要的一切資料,都會由艾卡的人去“獲取”, 然後再送來。
這樣嚴密的雙盲措施肯定能夠最大程度減少調查被察覺的風險,但……杜桑德還是高估了皇家銀行的這些大聰明的睿智程度。
艾卡方面獲得的賬本內容詳盡,皇家銀行對自己的行為完全沒有任何一絲掩蓋的意思。一切都放在明面上,光明正大到令人困惑的地步。
“這幫人……簡直就是無所畏懼。”調查僅僅開始了三天,杜桑德看著自己面前足足四寸高的報告,然後發出了一聲感慨。
這些報告只是兩家會計師事務所對紐薩爾皇家銀行進行的初步審計的一部分結果——他們還沒來得及深挖資料,也沒有透過資金往來記錄對這些資料進行更深一步的評估。換句話說,兩家會計師事務所僅僅靠艾卡拿來的還不夠全面的賬本的表面內容,就找出了這麼多的不合規操作。
這個“部分結果”杜桑德還沒有來得及細看,但兩家會計師事務所的責任會計主任已經向杜桑德發出了抗議。抗議內容令人哭笑不得,兩位主任的原話是這樣的:“如果艾卡方面不信任我的專業能力,您完全可以去找其他會計師事務所來進行審計——不要拿這種荒唐的,到處都是顯而易見錯誤的賬本來‘考驗’我們。”
總而言之,在皇家銀行堪稱“至誠”的賬本記錄中,這家擁有發幣權的銀行究竟如何淪落到了今天這個地步也就很好理解了。
紐薩爾皇家銀行在二十七年前開始開展了一項非常有“前瞻性”的業務,利用自有資金為資金需求方提供融資服務。
這樣的業務當然是會自然而然出現在世界上的——畢竟人類社會中,缺錢的人總是比錢多的沒地方花的人多的多。如果銀行只開展金融掮客業務,那必然會出現很多“優質客戶”根本無法融資的情況。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不用自有資金進行融資業務呢?二十七年前提出這個想法的銀行經理膽子大的出奇,他利用自己手裡提前收到的三筆購買帝國戰爭公債的十五萬金鎊,進行了一場為期兩個月的短期融資業務。
兩個月後, 十五萬金鎊的本金順利收回,經理同時還收到了三千二百金鎊的利息,以及兩百八十金鎊的服務費用。
這項業務迅速在紐薩爾皇家銀行裡成為了人人爭搶的香餑餑,只要能拿到一筆無需支付利息或者利息水平極低的現金,那就能夠在幾個月之內得到幾千金鎊的報酬。
並不開展吸取公眾存款業務的紐薩爾皇家銀行的自有資金體量很有限,於是,他們首先就把注意打到了具有法定強制購買效力的戰爭公債上。
紐薩爾皇家銀行透過自己的鑄幣部門,印刷並且發行了好幾筆戰爭公債,然後利用原有的分發渠道,強行攤派給了紐薩爾的眾多部門和工廠。
當然,就算給紐薩爾皇家銀行的大聰明們再給一百個膽子,他們也不敢把戰爭公債所收集來的資金就這麼佔下。
戰爭公債發行之後會有一個大約半年的“發行期”。只要在這個發行期截止之後將資金轉移到奧林去,那就不算“私發公債”了——這算提前發行,並且還是能夠獲得表彰的積極行動。
其他銀行不這麼幹,主要是因為攤派公債會導致客戶手裡的現金大幅度減少,現金減少之後,客戶們將自有資金放到銀行的意願自然會降低。說白了, 他們不怎麼搞提前發債的原因還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
但紐薩爾皇家銀行卻發展出了一條“未曾設想”過的道路, 他們反覆利用公債發行套現, 然後利用發行期將公債收集來的資金進行放貸, 從中獲取利息和服務費用。
這種路數玩了七八年之後,習慣了大額獲利的銀行家們又一次開始蠢蠢欲動了。他們很快就把目光轉移到了自己的發幣權上——既然我們自己能印錢,那又何必去提前發債呢?
很快,紐薩爾皇家銀行就開始了帝國版量化寬鬆政策。他們直接製造出大量金鎊,然後再將這些“憑空出現”的資金投入到了貸款和公債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