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 金塔第二層(第1/2頁)
章節報錯
郭子興本是任俠出身,以江湖義氣結交少年俠士,當年也曾經強行要結交衛驍,後來起兵反元,攻佔了濠州,朱元璋就是他的部下,徐達、花雲、湯和,跟他們都認識,很多都是同鄉。
郭子興這路人馬比較複雜,裡面有好些佔山為王的山大王,很多都桀驁不馴,不服郭子興的指揮,甚至還派武林高手暗殺過郭子興。
如今明教逍遙二仙拿著聖火令來頒佈法旨,郭子興猶豫著要不要接旨,有從山東過來的強盜頭子趙均用,已經自稱為王,跟郭子興平起平坐,這時候見衛驍把他們視為一體,並把郭子興這個元帥當作首領,輕視自己這個永義王,又要接管軍隊,十分不爽:“明教教主又算得了什麼?不過是跟我們一樣的軍頭……”
他話沒說完,楊逍身子一晃,閃到他的面前,舉起聖火令當頭一下,登時打得腦漿迸裂,氣孔噴血,剩下的話都沒來得及說出來,就倒地身亡!
趙均用的護衛們見狀紛紛拔刀,楊逍三晃兩晃賞了每人一掌,俱都震斷心脈,氣絕而死。
“敢對教主不敬者,殺無赦!”楊逍又回到原來的位置,問郭子興,“你可接旨麼?”
郭子興,連同其他的首領、部將們,紛紛跪倒:“屬下領法旨!”
這些人在洪水旗精銳的護送下,由楊逍和範遙領著來到江邊,等了半日,南邊的隊伍才過來,先是一艘艘戰船靠岸,從上面下來徐達的天樞軍,一個個盔甲鮮明,刀槍雪亮,登岸以後,各自在上級的帶領下結成陣列,每個方陣五百人,總共是二十個各陣列,沿江擺開。
天樞軍前軍登岸,然後又拉來了兩船降龍衛,每一個都穿著皮甲勁裝,腰胯秋水雁翎刀,成雁翅分開,最後才是衛驍的王船。
這架勢非同小可,無形中形成一股強大的威壓,郭子興等人的部隊,絕大多數連個布甲都沒有,武器多以長矛為主,主體上都是窮苦百姓,跟這等訓練有素,兵銳甲盛的精兵比起來,狠狠地自慚形穢,很多人都暗暗偷擦冷汗:幸虧沒有跟衛王真個打起來,不然肯定損失慘重。
王船靠岸以後,先下來的又是一夥身穿白袍,揹著寶劍的降龍衛,由蕭桓銳、張松溪、殷梨亭、莫聲谷四人率領,武功都比方才那些挎著雁翎刀的更高,然後是殷天正、韋一笑兩位護教法王先到眾人身前,左右卡住死角,確定沒有危險,再恭請教主登岸。
衛驍終於從船上下來……這些儀式,已經是儘量減免了,沒有鋪紅毯、撒花瓣啥的。雖然繁文縟節很煩,但很多時候彰顯威儀,能夠少費許多唇舌,現在把這一套擺出來,已經讓郭子興這班人膽戰心驚,在肚子裡熄了許多陰謀反抗的念頭。
架勢擺足,衛驍本人卻顯得無比謙和,親自到近前來,把郭子興等幾位首領攙扶起來,每扶起來一個人,他都能叫出這個人的名字,跟對方聊上幾句,最後誇讚他們抗元有功。
進城以後,衛驍命人擺下酒宴,宴請這些人,本來他是客人,這下反客為主:“以後大家就是一家人了!須得友愛互助,同心同德,勁往一處使,才能把韃子趕出中原!”
這班人喝著苦澀的酒,臉上笑容洋溢,齊贊教主雄風,有教主率領必能儘早恢復華夏山河。
衛驍吞掉郭子興部,取得了AH北部和山東西部的大部分地區,封郭子興為濠州候,餘下幾位首領也各有封賞,送到江南去養老,把他們的部將按照才能甄別,有用的留下,無用的封個閒散官職送去江南。他們的兵也進行挑選,能當兵的當兵,能種地的去種地,有手藝的去當匠人……
拿下了郭子興部,衛驍大軍越過長江,休整半月,將郭子興的部隊整編消化完畢,再去用同樣的方法收其他部的義軍。
他一有明教教主的身份,二有衛國精兵伺機而動,很多小股勢力都紛紛選擇“尊法旨”,當然也有不少不願意的,他們去依附更大的勢力,比如韓林兒、徐壽輝等。
衛驍把法旨傳給徐壽輝,這時候徐壽輝已經有了準備,不讓五行旗和五散人進入他的軍營,大肆拘捕屠殺明教的嫡系力量,並安排強弓硬弩,阻止楊逍和範遙進入。
衛驍早料到他會這麼做,以明教教主的身份公開宣佈,開出徐壽輝的教籍,說他已經被黑暗邪魔附體,是光明大神要消滅的邪神,跟蒙元韃子一樣,都是殘害好人的惡魔!
同時廣傳法旨:任何人殺掉徐壽輝,都會成為展出邪惡的光明使者。
徐壽輝頂著紅巾軍起義,搞得就是這一套神神鬼鬼的東西來召叢集眾,手底下的大多數部將,以及手下全都是教徒。他們起義的口號和綱領都跟宗教有關,每個人都深信不疑,等得到總教頒佈的“法旨”之後,頓時譁然。
像他們這種嚮往光明,驅散黑暗的虔誠教徒,如何能奉一個黑暗邪魔做首領?
很快,徐壽輝麾下計程車卒就有逃跑的,紛紛遠離黑暗,投奔光明,真正意義上的“棄暗投明”,很多人還磨刀霍霍,要斬了徐壽輝的腦袋,為教立功!
徐壽輝連日曆睡不好,坐臥不安,看誰都像是下一秒就掏出刀子刺向他的人。
衛驍加緊宣傳,不過兩個月功夫,徐壽輝軍心渙散,部下逃亡者大半,又有一部分要幹掉徐壽輝,引發內部火拼,徐壽輝血腥報復,大開殺戒,斬了幾千人,才把局面穩住。
這時候,蒙元的人又來攻打,徐壽輝本來佔據上風,這下子形勢逆轉,連戰連敗,最終撤到大別山側,被山上的大寨主錢文飛假意投靠勞軍,騙入山中,引進絕地,一舉消滅,割了他的腦袋來向衛驍覆命。
衛驍派徐達向東,常遇春過江向北,兩面夾擊,把這裡的官兵擊潰,盡取江北之地。
這時候的衛驍,已經佔據了半個中原和江南,地盤和人口不止超過其他各路義軍,跟蒙元朝廷相比也不相上下,真正有了統一天下之勢。
他又派人去找韓林兒和劉福通,兩人正跟北面的王保保鏖戰,有了徐壽輝的前車之鑑,兩人探討到深夜,最終決定向衛驍投誠。
衛驍封韓林兒為明候,劉福通為穎候,送到江南養老,盡得他們的部下。
韓林兒他們這股是義軍裡面勢力最大的,他們都投降了,其他各股義軍不再用衛驍派人,自己就派出使者,帶著重禮,美其名曰,進貢教主。
最後連張士誠也透過當年販賣私鹽的門路,透過從海沙派進身降龍衛的人給衛驍遞話,在衛驍派兵去攻打他之前表示願意追隨大王一起殺韃子!
衛驍只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將所有義軍全部收入麾下,黃河以北,巫山以東,已經全是他的地盤,他透過政府明教兩套體系,把這土地上的民眾和物資強有力的組織起來,總共得三十五萬大軍,分成七支隊伍,除了原來的四軍,又新增了搖光軍、開陽軍、玉衡軍,他從郭子興部下挖出朱元璋,從劉福通部下挖出傅友德,提拔從徐壽輝麾下來投誠的倪文俊,分別為一軍指揮使。
蒙元朝廷派王保保領兵剿匪,雙方各和對峙,第二年,衛驍派出三路大軍,分別從三個地方越過黃河,跟王保保展開大決戰。
汝陽王察罕特穆爾前年去山東剿匪時候被義軍芝麻李殺死,如今芝麻李也在衛驍軍中,被分到徐達的麾下,衛驍派水軍繞到黃河渡口在各處用火炮轟出陣地,渡軍過河,天樞軍在中間直取鉅鹿。天權軍在東,從蒲坂津去攻打山西。天璇軍在右,從山東渡河攻向滄州。
中路軍人數最多,共有天樞、玉衡、搖光、開陽四支軍隊,總共有二十多萬。
這場戰役持續了三個多月,最終花雲率領的東路軍先奪下滄州,直殺奔大都,一路上勢如破竹,蒙元不得不掉王保保回防,衛驍乘勢渡過黃河,隨後追殺,蒙元大敗。
衛驍追到大都,王保保護著皇帝帶著能拿走的東西,倉皇逃跑,剛跑到張家口,要從這裡逃走,哪知常遇春早殺穿了山西,在這裡等著,把去路封死。
前有常遇春攔路,後有徐達猛追,元順帝拔刀自刎,王保保血戰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