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音之間的變化關係,彷佛被這個叫郭躍的音樂人玩兒活了一樣,還有那種張弛有度的適當的放位,放出了一定的音位出來,讓整段前奏變的有了切分。

而且環境音的鋪墊,就好似真的讓人有種站在月球表面遠眺的感覺,而不遠處就漂浮著已經爆炸的飛船。

然而,這也還僅僅只是個開始。

Intro的結束後,馬上就進入了緊張的Build up。

Intro是前奏,那很好理解,那麼Build up又是什麼意思?

這是電子音樂當中的術語,Build up的意思正確的用法和含義可以被稱之為‘情緒鋪墊’。

再用通俗一點的說法,就可以解釋為:你聽一首電音的時候,在前奏之後....如果有主歌,那麼就是主歌之後的結構,聽起來就如同拉鍊一樣的,鼓點或者音色的持續加快,從舒緩到極快的連續敲擊,以製造高潮的期待值和緊張感的部分。

那一段鼓點的加速,就是Build up部分。

這麼一說,誰都能明白了。

而在聽到這一部分的時候,馮卿感覺自己的心臟都被帶動起來了,一股熱血的感覺促使他很像跟隨著加速的鼓點還有電吉他的音色,站起來,然後晃動自己的腦袋。

《劍來》

&n a panda’的呼喊。

這似乎就是在映承著這首歌的歌名。

隨後,在一連串子彈一樣的鼓點之後,Build up部分,也宣告結束了。

那麼接下來,整首歌就進入到了最關鍵的部分。

也是一首電音最重要的部分,那就是,Drop,作為整首作品最核心的部分,Drop的好壞,往往直接決定了一首電音的好壞。

這也是所有制作人都會投入最多的精力去製作的部分。

下一刻,馮卿再度倒吸入了一口涼氣。

&n a panda’之後,充滿電氣分貝的強烈的bass音色瞬間衝入了耳膜。

配合疏散的鼓點,形成了一種十足的拉扯感,還有音色,拉鋸感十足,十分震撼人的聽覺體驗。

加上最為巧妙的巧思就在於,背後一連串的小提琴迴圈樂段的加分。

小提琴的旋律,不僅讓這段Drop當中平添了許多緊張感的塑造,還帶來了更加複雜的聽覺體驗,讓人還真的聽出了些許恢弘大氣的,戰歌的感覺。

就好似熊貓人舉起大旗,要對侵略者發起總攻和反擊一樣,這種感覺是能夠直觀的聽到的。

這一刻,馮卿煥然大悟。

因為配合火藥味十足的單曲封面,還有標題,似乎一切都明瞭了,因為一切的一切,都能在音符裡面聽出來,包括這種火藥味。

這首歌,非常燥非常燥,就好似火藥一樣,一點就炸。

而且最為關鍵的是,這個結構.....

馮卿發誓,身為圈內資深樂評人,也聽過不少國際上,乃至世界百大DJ的作品,都沒有聽過與這首歌結構類似的作品。

當然,還有那種與眾不同的製作手法,居然能配合鼓點,讓兩種調性和聽覺體驗完全不同的音色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聽覺上,音符的拉扯感。

而且最重要的是,沒有一點不融合的違和感!

似乎一切又都合乎常理。

這就很奇妙。

除非....

“除非這是原創的,以前電音歷史從未有過的新風格!”馮卿震驚了。

這首歌,給了他太大太多的驚喜!檢測到你的最新閱讀進度為“第191章:好聲音第二期開播”

是否同步到最新?關閉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