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當年的唐修(第1/2頁)
章節報錯
就這些地方聽歌,普遍都有一個習慣,他們很多會聽別的國家的流行歌,一般都是一些閩南語的歌曲,就那些民俗傳統味道比較濃的。
例如唐修前世的《歡喜就好》。
又或者聽那些香江八九十年代黃金一代的東西。
現在已經很少有大陸本土的歌曲能夠流入到那邊了。
可是唐修的《海闊天空》做到了這一點,這讓唐修等人有點意外。
“或許是因為這首歌在構造和聽感上很接近上世紀8090年代的香江作品吧。”
“的確,唐修寫出的這首歌挺有味道的,我就一直都在迴圈。”
就連樂隊成員們都很認同,而且手機裡就在迴圈播放這首歌。
這可是很難得的現象。
因為就跟寫的人打死看不進自己寫的東西是一樣的,做音樂的人,普遍也不會反反覆覆去聽自己的東西。
因為聽不進去啊!哪一個小節會有什麼變化,那裡的加花是什麼樣子的,音序是怎麼樣排列的,全部都滾瓜爛熟。
這是別人聽一首歌死迴圈好幾年甚至十幾年才能出來的效果。
但是這首歌就不一樣,很奇怪,就彷佛有種獨特的魅力一般。
這是很難得的現象,就好似,這首歌怎麼迴圈都不過分,都很好,都有驚喜。
很少有作品能夠做到這一步。
當然,一般能做到這一步的歌曲,都是很牛逼的那種,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佔據很多人的視野。
對此,唐修笑了一下。
《海闊天空》本來就是這樣的歌,不然也不能被稱作前世版的琴行禁曲了,流行了幾十年的時間,經久不衰,一直都佔據人們的各大歌單位置。
這就是所謂的經典,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歌曲本身的質量足夠能打,而且這種能夠經久流傳的作品一般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不具有年代感。
它們在什麼時候聽都一樣,因為音樂這種東西,它其實是有年代流行元素的。
比如一些節奏型,一些那個年代所有人都在用的音色,一些所有人都在用的節奏。
一如幾十年前的,大家那時候都喜歡往自己的歌里加點電子音合成器的音色。
又或者千禧年時期剛剛起步的,節奏特性特別簡單,bass混響拉的特別大的電子音樂,也曾經火遍全球,席捲世界。
但是來的快去的也快,新時代的電子音樂結構特性越來越複雜,聽感層次度越來越複雜,反而沒那麼火了,函夏還是停留在了十幾年前的電音水平,那是為什麼?就是因為年代流行過去了。
人們只記得幾十年前的電音。
再有就是現在的口水歌,其實也是一種年代特性。
然而能經久流傳的作品都有一個共性,就是當那個年代所有人都在玩兒某些東西的時候。
誒我就不玩,我就是要另闢蹊徑。
我就是要整出點聽感不一樣的東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