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修演唱這首歌時的嗓音狀態,不似《起風了》那樣的清亮和共鳴動人,也不像《波西米亞狂想曲》時候的爆發力和華麗的唱功展示。

在唱這首歌的時候,不論是正在看節目的觀眾們,還是其他現場的樂手和樂迷們,都只能感覺到。

穩!而且很質樸。

質樸的嗓音,不帶任何修飾,反而有些沙啞。

但是這樣不好聽嗎??

不,反而這樣的嗓音,配和平鋪直敘的伴奏,更加相配,也更加符合這首歌的狀態,一下子就把人拉入到了情緒當中。

就好似唐修是一個失去了青春的人,坐在角落裡默默訴說自己過去的熱血和無悔。

可是,唐修也才20多歲啊!為什麼能有如此心境?

——因為他是重病患者。

人們徐昂清楚了這個標籤,那麼一切就顯得合情合理了起來。

二十多歲,本來是一個人青春的最絢爛的時刻,但是唐修的青春卻帶著病痛,早早的失去了。

質樸,不加修飾的歌聲,更加的打動人心了。

隨著唐修的演唱,整首歌漸入佳境。

留不住什麼。

換不回什麼。

青春終究要散場。

我得到什麼。

我失去什麼。

生命終究要告別。

進入副歌,何波波過鼓一變,加上其他樂隊成員的配合,伴奏顯得更加渾厚且激盪,現場的黃色燈光照耀之下,盡皆打在了唐修身上,讓他身上多了種金燦燦的感覺。

演唱也進入了第一波高潮:青春再見吧。

那放肆的幸福。

青春再見吧。

那無盡的憂傷。

在這一瞬間。

感覺如此靠近。

在這一瞬間。

卻又如此遙遠。

伴奏再度一變,好似剛剛發生過的一系列灑脫,都只是夢境一般不真實,一切回到現實的沉重。

留不住什麼。

換不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