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節奏帶的飛起(第1/2頁)
章節報錯
三條微博熱搜連著一起,並且標題都十分有煽動性,要是想要了解唐修的相關事宜的人看見了,都不可能忍得住不亂想,或者不點進去看。
餘梓茵就是如此,一陣氣血上湧,聯想到了最近唐修的狀態。
還有那突然變的如同流水一樣快的花錢速度。
難道唐修他真的.....
不,不可能的,他不會是那樣的人,他也很痛恨那樣的行為的。
餘梓茵只是稍微疑惑了那麼一兩秒,就否認了自己心中的疑慮,選擇堅定的相信唐修。
但是,她還是要點進去看看,到底是什麼情況。
首先,她點進了第一條微博熱搜當中。
#汀泰笙怒批唐修刷資料#
汀泰笙這個人,哪怕是餘梓茵,也是有所耳聞的,算是一個非常知名的樂評人,一直以來都以強烈的高標準,還有毒舌著稱。
也算是圈內一個很有地位的樂評人,很多與音樂相關的綜藝節目和訪談類節目,也都會邀請汀泰笙的參加,也算是非常有權威性的一類。
首先,熱搜當中的第一條訊息,就是一個大大的紅V賬號,發出來的微博。
這個微博,就是來自於汀泰笙的個人賬號。
樂評人汀泰笙:“今天在工作室當中審demo,偶被友人告知,近期新人排名第一的葉滄的新歌《與你一起看海》被擠下榜一的訊息,倍感意外之下,我就去了解關注了一下,因為我也很想知道,將這麼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擠下去的作品,到底有多逆天,才能做到這一步?”
“可是當我聽完之後,突然對這個行業,還有華語樂壇感到大失所望,我真的不知道這個行業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那首《起風了》我聽了,我只能說,它的成績和它的質量,完全不在同一個水平線上,整首歌的和絃走向就是非常明顯的4536251的變奏,這種走向在樂壇都要被人玩兒爛了,基本沒有什麼技術難度。”
“你要真說唯一的亮點,估計也就是它的主音旋律沒有完全的按照走向的方向去走,還算是有那麼一些獨創性,其他的,4/4拍F,C段有一個明顯的切,這些特點都和現在很多霓虹國的歌曲有異曲同工之妙,我甚至不得不懷疑,這首歌是不是抄襲的某一首霓虹歌曲出來的?當然,我現在也沒有找到抄襲的哪首,貿然說人家抄襲也不太好,可是就我自己而言,我真的覺得這首歌的質量真的不算高。”
“整首歌沒有過多的驚喜感,無法帶給我更深的旋律體驗,和聲走向也馬馬虎虎,這點在我們天石唱片,甚至是屬於不會被看好的那一類,因為太容易量產了,就這種質量的歌,我一小時能寫一籮筐出來,反觀再看葉滄的《與你一起看海》,質量就非常出眾。”
“《與你一起看海》的和絃走向就沒有那麼媚俗,結構也十分具有獨創性,整首歌一共三個樂章,結合的非常好,要說真正配得上新人新作第一寶座的作品,我還是覺得葉滄的新歌更勝一籌。”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起風了》這首歌能在短時間內做到一出現就迅速竄上了第一的呢?我能不能在這合理的懷疑一下這首歌的資料的真假?”
“因為這是很容易想通的一環,葉滄是誰?目前全函夏的樂壇新人裡面,葉滄算是第一號人物了吧?而且單曲質量擺在那裡,普通人聽不懂裡面的技術含量,覺得《起風了》更勝一籌,那可能是耳朵壞掉了,我們不和這樣的人較勁,可是稍微有點水平的人,恐怕都能聽出個好賴吧?藝術是有門檻的,你聽不出來《與你一起看海》更好,那就是你自己的水平不行。”
“這樣一首歌,加上全面的資源推廣,還是被《起風了》那詭異的資料拉開了?那麼這首歌是靠的什麼?沒有推送的情況下是依靠什麼來做到資料的積累?而且一夜之間上百萬播放量,這合理嗎?顯然不合理。”
“我知道,刷資料現在已經是行業內的潛規則了,但是我真的看不順眼這種情況,這是在玷汙華語樂壇的神聖,這個圈子還能發展起來,回覆到二十年前的水平嗎?鄙人對此表示不抱希望,還有就是,以《起風了》這首歌的單曲封面來看,這個唐修的狀態,我十分建議一下有關部門有時間去給他做一下毛髮檢測,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懷疑和猜測。”
洋洋灑灑的一篇長文,瀏覽量非常爆炸,到處都是轉發和點讚的。
而汀泰笙也不是第一個,在汀泰笙之後,一個個知名或不知名的樂評人,還有一些音樂博主,開始跳了出來,轉發微博,並且加入到了這波戰鬥之中。
一切都是那麼突然,節奏就這麼起來了。
甚至後面的兩條熱搜,基本也都是屬於汀泰笙一條微博當中披露出來的資訊,從而衍生出來的。
第二條熱搜,就有一些大V博主,開始張貼上《起風了》的那張唐修自拍照專輯封面,用來做了一系列的分析。
首先以髮型、鬍子、個人形象,包括眼窩的輕微凹陷和‘黑眼圈’,加上一些偶然被拍到的在函音當中的抓拍照顯露出來的蠟黃的面色,和陰鬱的眼神。
很顯然,一些照片是函音的學生拍的,唐修火了這件事,在函音也逐漸流傳了開,一些學生也就拿出了偶然拍到的唐修的照片用以證明自己是唐修的同學。
這些照片,此刻成了‘分析’的最佳工具,一些大V博主開始了頭頭是道的分析,開始在各個細節上分析,唐修的狀態如何如何不對。
甚至有些博主公開表示懷疑,唐修使用疑似違禁品,因為他的狀態看起來就不像正常人。
而很顯然,大眾都是有從眾心理的,加上微博的使用者本就是十分龐大的一個群體。
很快,就有無數的吃瓜群眾湧入,被這些資訊灌輸進了他們的第一印象,開始加入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