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太空算力網路(第1/4頁)
章節報錯
張廠長接過資料仔細的看了看,等讀完所有內容後不由眼前一亮。
採購一個月的衛星“空天一體”防火系統方案?
不得不說,這樣的商業化合作方案看起來確實還行。
要知道,自從鳳凰衛星部門成立以後,部門高層考慮最多的就是衛星商業化運作的問題。
任何行業,任何企業想要真正的蓬勃發展,必然離不開商業化的運營,只有商業化運作能看到盈利才會有源源不斷的資本流入進來。
哪怕強如鳳凰集團,在發射了三顆“觀景衛星”用於保障鳳凰地圖APP的更新後也沒繼續發射更多的衛星,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找不到商業化模式。
現在全球各家企業的衛星商業化運營一般還是以出售衛星資料、提供衛星租賃為主。
比如常見的,出售衛星地圖資料、海洋資料,或者是根據客戶需求進行區域資料採集等等。
遠的不說,諸如此次大毛和二毛打起來了,雖然一開打後大毛就將二毛的通訊基站、通訊設施全部摧毀。
但反應過來的二毛很快便獲得了來自SpaecX公司提供的幾千套“星鏈”通訊裝置終端,很快就恢復了二毛的基本通訊暢通。
這就是通訊衛星的商業模式。
除了通訊衛星定位外,歐美的商業遙感衛星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利用高畫質晰度遙感衛星的優勢,數家商業衛星公司調集數十顆高畫質晰度衛星對準大毛和二毛的邊境線,將大毛的重點軍力部署等等絕密圖片資訊出售給二毛。
這也是遙感商業衛星的商業化運作。
當然。
國內小部分商業化遙感衛星也能做這樣的事情,但為什麼國內商業衛星在全球發展很難?
一是因為雖然國內商業衛星的技術水平從各項指標綜合來說還算不錯,但目前和歐美一些國家的商業衛星比還是有所欠缺。
國內商業衛星發展非常晚,大約是2017年以後才漸漸有了起色。
還記得當年大地震的時候,所有震區通訊網路全面癱瘓,震區和外界根本無法取得任何聯絡。
當時為了能及時恢復通訊,不得不花大價錢求助阿美的銥星衛星電話。
除了通訊衛星以外,因為當時國內並沒有高解析度衛星,也就無法獲得地震災區第一時間的高解析度衛星圖片,瞭解受災情況。
最後同樣不得不又花錢又求助國際社會,最終在地震發生後一天才得到災區的衛星圖片!
除了起步晚,技術和歐美有所差距外,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商業衛星是一個重資產行業。
你想要去搶客戶接訂單,那起碼你要先有衛星吧。
但是……
航空航天就是燒錢的行業,發射一顆衛星的成本動輒幾千萬上億元,門檻特別高,沒點資本實力根本玩不轉。
更別說一旦參與國際競爭,那面對的可是一群是一群成立了幾十年,手裡有許多商業衛星在運營的大型商業化衛星公司。
一般的小公司想要與其競爭的難度可想而知!
就比如Mask成立的SpaceX,所有人現在都覺得SpaceX太牛逼了,但實際上很少人知道,在08年的時候,SpaceX火箭公司經歷了第三次火箭發射失敗後面臨破產。
當時就已經是超級富豪的Mask此時已經掏空所有家底,絕境之時甚至將別墅和跑車全部進行抵押,最終湊出了第四次火箭發射。
幸運的是,SpaceX第四次火箭發射成功,這才讓Mask拿著火箭發射成功的訊息找到NASA遊說,最終才活了過來。
可以見得,航空航天真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起的。
所以說,山城市這次提出來的採購方案倒是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