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什麼玩笑!”

“別逗我了,我承認鳳凰NBY架構確實很強,但是你告訴我鳳凰研發了3.5D堆疊封裝技術,這怎麼可能?”

“堆疊技術?你當大家都是蠢貨嗎?兩塊28奈米晶片就能達到14奈米的效能?這話說出來自己信嗎?”

“假的,這絕對是假新聞,不用看我都知道是假新聞。”

紫光、中興微電子、兆易創新等等不少晶片廠商聽到訊息的時候,斷然否定。

都是一個晶片圈子裡的,大家太清楚突破新的封裝技術有多難了!

如今摩爾定律放緩的事實下,無數廠家都希望透過其他方式,比如晶片架構、3D封裝等手段避開摩爾定律,但是呢……

能有點成果的也不過是太積電而已!

全球最厲害的封裝技術大廠——太積電,也只是在今年才和谷歌一起開發出3D封裝技術!

你現在告訴我鳳凰集團搞出了3.5D,還是堆疊技術?!

誰信吶?!

可當助手將胡來接受《面對面》採訪的影片以及最新的“3.5D堆疊技術”的專利檔案拿出來後,所有人都蒙了。

“專利都申請成功了?!”

“鳳凰集團不僅真的突破了3.5D晶片堆疊技術,還願意專利授權給我們國內晶片企業?!”

國家頒發的專利紅標頭檔案和專訪影片下,企業老總們懵逼過後,忽然心頭一熱,激動得跳起來!

好傢伙!

整天和晶片設計打交道的他們,馬上就意識到這項技術能給自家企業帶來極大的發展機遇!

要知道,晶片的主要環節,就是晶片製造和晶片設計!

晶片製造的難,是難在不斷地向物理極限發起挑戰,在單位面積不變的晶片尺寸上儘可能地增加越來越多的電晶體。

而晶片設計的難,是難在架構、驗證、流片以及越來越具有挑戰性的設計需求上!

顯而易見的是,越是高階的晶片電路設計越是複雜,對設計團隊要求越高。

國內也就華偉海思、紫光集團等少數企業有能力設計出一線水平,並且能用的7奈米晶片圖紙。

而現在!

原本有難度的比如14奈米的晶片設計圖,現在只需要設計28奈米晶片然後用3.5D封裝技術就可以了!

這無疑對流片的成本、架構的要求、設計電路的複雜度都是大大降低了。

“快……馬上聯絡鳳凰集團,問問他們專利授權如何才能獲得!”

……

另一邊。

身處大洋彼岸的Mir總部大樓裡,比茨陷入了深深的震撼。

他一遍又一遍地看著鳳凰“3.5D堆疊技術”的專利認證,滿臉盡是不可置信。

“鳳凰,鳳凰集團竟然用封裝技術突破了晶片製程的封鎖?!”

“兩塊28奈米晶片使用‘堆疊技術’封裝後竟然真能達到14奈米晶片的效能?!”

Oh,Myd,開什麼玩笑!

比茨不停搖頭,雖然Mir主營業務不是晶片業務,但憑藉他對晶片技術的瞭解,這樣的封裝技術簡直驚為天人!

他實在想不到!

一家炎國企業,鳳凰電腦一聲不響的突破了?!

震驚間,比茨心裡也意識到,一旦鳳凰有能力生產14奈米效能的晶片,那這次集齊大半美洲國科技企業,甚至動用美洲國官方對鳳凰電腦的封鎖就徹底成了笑話!

這樣一來,短時間還有什麼可以限制鳳凰電腦的發展?

震驚、失落、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