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友評論確實很正確,上一章最後梁松先生反應已修改。】

晶片作為全球資訊化產業的基礎與核心,從開始設計到最後量產出來,是需要非常多工序的。

簡單的講。

一款晶片從最開始設計之初,首先是需要確定晶片採用的架構,然後對晶片功能劃分,緊接著是功能模組設計、內部IO設計。

當晶片積體電路圖和晶片內部的邏輯程式碼全都沒有問題, 那就進入試生產環節。

也就是生產流片。

流片一般會生產出5到20顆晶片,這批晶片將會用來進行各種測試,用來確定晶片的效能以及是否存在BUG,如果有問題就會及時修改直至最終定型。

而流片確定沒有問題後,晶片才會進入最後的量產階段。

梁松先生有些震驚的再看了看“虎躍”的設計圖紙,隨後抬頭打量著張廠長等三人,說道:

“雖然這款晶片工藝複雜, 但總體來說14奈米制程還是問題不大!”

“我們可以先把流片做出來,但是量產的話……”

他略微停頓片刻:“但是我們最近半年的產能都被排滿了,要大規模量產得等一等!”

“產能安排滿了?”

張廠長頓時有些著急,杜鑫鑫倒是瞭解晶片產業。

在當下晶片本身就非常緊俏的環境下,類似中芯國際這樣大型晶片代工廠,產能肯定早就被預訂滿了。

諸如太極電的5奈米、7奈米的核心製程產能,甚至都已經排到2023年去了。

杜鑫鑫接過話頭,對梁松先生客氣的說道:

“梁總,那大概什麼時候能有安排上產能呢?”

“這……”

略微思索,梁松說道:“最快也要半年以後了,現在14奈米的產能已經早就被國內好幾家企業預訂了,你們……”

他正想說下去,包裡的手機卻突然響了。

梁松話語停了下來,歉意的拿出手機一看來電顯示,表情有些驚訝。

高瓴資本張三石張總?

“喂, 張總……”

電話那頭張三石的聲音非常客氣, 雖然高領對中芯國際的股份並不多,但是兩人私下關係還算不錯。

“梁總師, 打擾您了。”

“我是想問一下,今天是不是有鳳凰汽車的高層找到您了,希望能生產一款晶片?”

梁松抬頭看了一眼張廠長、杜鑫鑫三人,頗為奇怪:

“嗯?有這事,怎麼了?”

張三石的聲音明顯激動了一點:

“梁總師,那我想問一下,他們的晶片沒有問題吧?”

“這款晶片如果要生產,流片大概能多久出來呢?還有,如果要量產的話什麼時候能安排呢?”

張三石語氣急促,噼裡啪啦的連續問了幾個問題,梁松完全能感覺到張三石語氣裡的重視。

他原本就對這款晶片十分震驚,此時張三石這麼強烈的關注更讓他慎重正視起來。

“張總,一般來講流片製作週期需要三個月左右,如果不需要反覆修改晶片設計,時間可以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