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電動三輪車下線(兩章連發,求追讀)(第1/3頁)
章節報錯
胡來非常重視蝸牛電動汽車的一舉一動。
當“未來作業系統”安裝在蝸牛汽車上測試完畢後,李科男立刻前來彙報。
“胡總,這是我們電氣部初步測試結果。”
胡來接過遞來的報告,仔細地看了一遍。
報告結果和他預想的差不多。
不管是CCSR電控技術還是藍天電機技術,實際都是依託於作業系統裡的算力平臺執行。
當前未來作業系統裡的“算力平臺”只是初級,支援電動踏板車這樣的小電池、小電機的運算還綽綽有餘。
而一旦安裝到新能源車上,馬上就有些力不從心。
控制9.5KWH的鋰電池組和3KW永磁電機佔用的運算力,顯然比電摩大了許多。
報告上寫得非常清楚,未來作業系統開啟CCSR電控技術和藍天電機技術後,算力平臺運算力就已經達到峰值。
這時候,整個系統最多再支援地圖導航和軌跡記錄功能。
而其他功能,一旦開啟就直接報錯了。
這樣一來,諸如語音助手、自動駕駛、能量回收等功能就無法使用,而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開啟“算力網路”。
利用強大的“算力網路”的算力進行運算。
不過“算力網路”受限於傳輸速度和使用頻寬,在4G網路下想要全面應用在新能源車上還不現實。
胡來心裡嘆了口氣,這個結果也不算差了。
能在蝸牛電動汽車上安裝“未來作業系統”,並且開啟CCSR電控技術就已經提高了續航能力。
而藍天電機技術開啟,更保障了動力輸出。
想清楚這些,胡來笑著說:
“李師,辛苦你了。”
“接下來的更多的細節最佳化和工況下的續航測試,還要靠你們了。”
李科男點點頭,現在只是初步測試完作業系統和各項技術的匹配,接下來還有更詳細的實車資料的測試。
比如各種工況下的續航里程、電機的極限功率,最大載重等等資料,都還要慢慢測試。
造新能源車,可不是解決了電機、電控就行了。
李科男彙報完後就離開了,而胡來卻有更多的考慮。
鳳凰最終的目的是想生產製造新能源汽車。
但就鳳凰目前的團隊,想造新能源車無疑是痴人說夢。
如今野馬廠的新能源部門正在打包出售,而蝸牛共享汽車的重要續航問題也得到解決。
此時收購野馬廠和蝸牛共享汽車成為一種可能。
胡來雖然並不想涉及共享汽車業務,但目前看,依託蝸牛共享汽車這個平臺,汲取造車經驗還是可行的。
甚至時機恰當的時候,還可以在蝸牛共享汽車平臺上推出自己研發的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