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幽綠,潭水碧波。盡在敬山之中!

敬山雖然不高不雄偉,但環境清幽。

山道的臺階,是由古石砌成的,一直延伸至古寺前。

山裡有一座寺院,古而有之,名為敬山寺,是因敬山而得名,是修習淨土宗的。

寺院不大十餘畝,古樸寧靜,山門有三個門,中門是代空門,左門是表達無作門,右門是代表無相門。

又有智慧,方便,慈悲,三門的內涵豐富,表法意義深遠。三門有智慧、慈悲、方便三解脫門之表法意義。

修行佛法的次第:信、解、行三者為象徵,非必有三扇門。

根據《大智度論》卷二十所載:“譬如城有三門,一人身不得一時從三門入,若入則從一門。諸法實相是涅槃城,城有三門:空、無相、無作。”

山門並沒有像其他寺院一般,有韋陀菩薩或者四大天王作護法。建寺的就已經說陰眾生皆有佛性,沒有門檻之說,根基雖有差別,但都是平等無二。

門匾左右分別寫著本願稱名和凡夫入報。看這字義,讓人深深感慨,我佛慈悲,不捨凡夫,一切眾生皆平等。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普令群萌獲真法利。《無量壽經》

然,今時佛法微弱,均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

道俗時眾等,各發無上心。

生死甚難厭,佛法復難欣。

共發金剛志,橫超斷四流。

願入彌陀界,歸依合掌禮。

主有大雄寶殿,常有檀香供養三寶。旁邊有唸佛堂給大眾提供唸佛空間和打坐地方,極為祥靜安神。寮房不多,十來間,可以掛單,給參學僧人極好的心安常住的安房。和簡陋的齋堂。

平時,一般住一個老和尚,大師叫法音,還有三個小沙彌。

寺院旁邊潭水自流,山下村姑洗衣裳。

青山中潭水,古潭伴古剎。

碧幽靜小階,青竹護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