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師和小偷(附錄漫談中藥保健(592))
章節報錯
禪師和小偷
禪師隱居山中,結廬而住,自耕而食。
中秋之夜,皓月當空。做完了一天功課的禪師信步走出門,月下的山景,一下子吸引住了禪師。
禪師沉醉其中,許久而歸。
剛到門口,發現屋內人影晃動:原來有小偷在行竊!
禪師知道自己沒有什麼東西值錢的,便佇立門口靜候小偷出來。
空手出來的小偷,見禪師擋住門口,驚慌失措,呆在那裡。
禪師溫和地對他說:撥感謝你趕了那麼老遠的山路來看我,但我實在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送給你。山中秋夜寒氣濃重,我看你衣著單薄,這件衣服送你上路吧!斳說完脫下身上的衣服,披到小偷身上,讓開一條路:撥走吧!夜深了,路上小心!斳
小偷臉有愧色,落荒而逃走
禪師望著月下小偷遠去的背景,嘆道:撥可憐的人兒,但願我能把天上的這輪明月送給他!斳
第二天,太陽出來了,禪師開啟大門,發現門口放著一件衣服,折得整整齊齊,用油紙包著。
正是禪師昨夜送給小偷的那件。
禪師收起衣服。
這時,一輪紅日在山項了,禪師面對太陽,雙手合什,自言自語:撥我真的已送他一輪明月了!斳
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古今醫家多解釋為,天道,聖人都在修行它,而愚蠢的人也欽佩、佩服它。
謬之千里!關鍵在這個“佩”字,讓我們看看到底是什麼意思。“佩”是會意字,從人、凡、巾,本義是系在衣帶上的裝飾品(佩,大帶佩也。——《說文》),做為動詞使用時,也多以佩戴裝飾品有關(古代君子,必佩玉。——《禮記·玉藻》、佩之金玦。——《左傳·閔公二年》)。聯絡到“聖人行之”,那麼,“愚者佩之”其實就是佩戴它的意思,或者說只是將它當作一種裝飾品而已。比方說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人,說起宗教、說起修行,那是一個口燦蓮花啊,但是,你看看他的行為,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甚至是背道而馳的,這就是愚者!
再進一步往深裡想,“行”字無論是做為修行或者行動講,都明顯具有一種自覺性和主動性,那麼“佩”呢,做為裝飾品在行動中處於什麼狀態?大家想一想看,我們的舉手投足、或急或緩,它是不是都被動地亦步亦趨,被我們任何一個無意識的動作晃動著、搖擺著,甚至是翻滾著、扭曲著。所以,我想現在我們應該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了:天道這個東西,聖人會主動地去感悟它,並遵循它的指引主動修行自己,而愚人則是被動地、渾渾噩噩地一生被它推向生老病死、自生自滅的境地。用當代流行的話語來說,聖人是在生活,而愚人只是生存,與地位無關,與財富無關,只與一種靈性的覺悟有關。
最後,簡單說一說“聖人”、“愚者”,關於“聖人”,我們在《上古天真論》中有關專門闡述,這裡不再贅述,簡單來說,聖人是我們凡夫俗子在當下可能達到的最高境界,而愚者可以泛指一切愚蠢的人,但無論是聖人還是愚者,在這裡應該都是一種泛指,因為,如果非要對人進行粗暴分類,至少還可以有賢人、常人介於聖人與愚者之間,所以,我覺得,這裡的“聖人”可大致理解為修行的人,而愚者則是餘下的其他所有人。而所謂“修行”的人呢,我是這樣理解的:相信一種先驗性的、非物質的存在,它才是世界的創造者與主宰,而我們每個人都是負罪而生的,我們一生所有的思想與行為,都似赴一場趕考,為的是下一次輪迴開始前的那場“審判”。事實上,這種來自於天道的能量,普遍存在於我們的生命裡,我們修行的關鍵,就在於與這種能量建立溝通機制,並透過它參悟天道,在天道的指引下約束自己、一心向善,從而提升整個人生之格局,且影響下世。
附錄:漫談中藥保健(592)
高鈉:升高血壓
鈉鹽攝入過多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誘因之一。在人體內,鈉負責調節體內水分與滲透壓來維持正常血壓,還參與能量代謝、肌肉運動、心血管功能等生理過程。
過多的鹽會破壞鈉離子轉運秩序,導致血管平滑肌異常收縮、血管內膜水腫、水鈉瀦留等,引起血壓升高。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持續高鈉鹽攝入會增加高血壓、腦卒中風險。
低全穀物:升高血糖
低全穀物飲食意味著精米白麵吃得過多,而饅頭、麵條、蛋糕等精製碳水化合物會讓血糖上升過快。
反之,全穀物中富含的膳食纖維可以減少膽固醇的吸收並加速其排出,減少鈉和脂肪的吸收,起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目前我國居民全穀物攝入水平普遍較低。
高紅肉:增加壞膽固醇
紅肉主要包括豬肉、牛肉、羊肉等,含有較高的飽和脂肪酸,眾多研究表明,攝入過多紅肉會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的水平,增加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的發病風險,還會加重肝和腎的代謝負擔。
另外,香腸、火腿、臘肉等加工肉類也由紅肉製成,其中鈉含量過高,攝入過多會讓心血管系統“雪上加霜”。
控制新增鹽
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國人的鈉攝入量雖然逐漸減少,但仍高於世衛組織推薦的5克,日常飲食中一不留神就會攝入過量。
除烹飪時嚴格控制鈉鹽的新增量,或替換為低鈉鹽(鉀鹽)外,也要特別警惕來自餅乾、火腿腸、麵包、薯片等加工食品的“隱形鹽”。這些食物吃起來可能並沒有太大咸味,但仔細觀察配料表,會發現裡面都有鹽的身影。
主食粗細搭配
多吃全穀物,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饅頭、麵條、白飯等換成全麥饅頭、玉米餅、糙米飯、二米飯、八寶粥等。
烹飪主食時注意粗細搭配,將精製碳水與雜糧的比例控制在2:1,即每加入2份大米,搭配混入1份糙米、燕麥、小米等粗糧及雜豆,既能改善口感和風味,又能增加全穀物攝入量,起到預防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等作用。
多吃瘦肉、低溫烹調
健康吃紅肉,建議控好量、多吃瘦肉、低溫烹調。《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可以“適量吃”紅肉,每週不超過3~5次,每次1兩左右即可。
可以將肉切絲、切丁、切片,炒入菜中搭配,有利控制攝入量,保證營養均衡。
推薦吃瘦肉,“三高”人群,尤其要少吃肥牛、肥羊、五花肉等高脂肪的紅肉,儘量少吃燻醃和深加工肉製品。儘量選擇蒸、煮等低溫方式烹調紅肉,少煎、炸、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