纜鎮春雨記
章節報錯
纜鎮春雨記
春寒料峭,冷風依舊帶著絲絲寒意,節氣悄然來到雨水。這一日,天光微亮,周浩然早早起身,推開窗扉,清新的空氣裹挾著溼潤的氣息撲面而來。他深吸一口氣,心中暗自感嘆,又是一年雨水時,這古老的節氣,總是能喚醒人們心底對自然的敬畏與期盼。恰如杜甫筆下“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場春雨,也正應著時節,悄然潤澤著世間萬物。
纜鎮,這座位於江南的農業鎮,依傍著蜿蜒的河流,被層層疊疊的水田環繞。鎮裡的人們對古老的節氣極為敏感,彷彿每個節氣都是大自然發出的獨特指令,指引著他們開啟一年的勞作與生活。雨水,在纜鎮人心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它不僅帶來了“春雨貴如油”的潤澤,更承載著獨特的民俗與美食文化。
周浩然沿著老街漫步,腳下的青石板路在雨水的浸潤下愈發古樸。街邊的店鋪陸續開門,人們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路過郎師傅的理髮店時,裡面已經聚集了幾位老人,正熱火朝天地討論著農事與雨水節氣的飲食。
“今年雨水來得及時,地裡的莊稼可有救了。”一位大爺說道。
“是啊,這春雨一下,咱這地就活泛了,春耕可得抓緊咯。對了,今天你們家都準備吃啥?”另一位大爺接話道。
周浩然笑著和大家打了招呼,順勢坐在一旁,說道:“我聽說啊,雨水節氣的飲食可有講究了。在咱們南方,春筍可是這個時節的時令美味。雨水時節,春筍正值快速生長期,鮮嫩多汁,清脆爽口,民間還認為吃春筍有節節高升的好寓意呢 。像鮮筍燉雞、鮮筍鹹排湯、油燜鮮筍,都是不錯的做法。”
老人們紛紛點頭,郎師傅笑著說:“確實,我早上還想著去買點春筍,晚上做個油燜春筍呢。”
周浩然接著說:“除了春筍,咱們這兒還有吃薺菜的傳統。雨水節氣,薺菜也生長得正好,口感鮮嫩清爽。以前老百姓會在這天上山採集薺菜,現在雖說能在市場買了,但不少人還是喜歡自己去挖,回家包薺菜餛飩、做薺菜豆腐湯,那味道,別提多鮮美了。”
李大爺來了興致,忙問:“那除了這些,還有別的特色吃食嗎?”
周浩然思考片刻,說道:“在川蜀地區,雨水時節出嫁的女兒要帶罐罐肉回孃家,這罐罐肉是用砂鍋燉豬腳,再放入大豆、海帶、大棗、枸杞等食材,用紅紙封住罐口,飽含著子女對老人的孝心。咱們這兒雖然沒有這個習俗,但紅棗粥倒是可以喝一喝。雨水時節,乍暖還寒,喝上一碗紅棗粥,既能補充營養,又寓意著健健康康,不少老人都會煮給家人喝。還有,很多地方雨水節氣會吃春餅。”
“春餅?”有人疑惑地問。
周浩然解釋道:“對,春餅又叫薄餅,用麵粉烙制而成,薄如蟬翼。吃的時候,把各種時令蔬菜和熟肉切成絲,卷在春餅裡,咬上一口,各種食材的味道在嘴裡交融,別提多滿足了。這春餅可不僅僅是一道美食,更象徵著人們對春天的迎接,把春天的新鮮和希望都捲進這小小的餅裡。”
郎師傅笑著說:“聽起來真不錯,一會兒我也去買點食材,回家試試做春餅。”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不亦樂乎。
在纜鎮,雨水這一天,有著“接雨祈豐”的傳統。傍晚時分,家家戶戶都會拿出家中最乾淨的水桶,放置在屋簷下,承接那珍貴的春雨。人們相信,這承接的春雨,會為農田帶來好收成,庇佑一年風調雨順。
夜幕降臨,周浩然來到鎮中心的廣場。廣場上早已聚集了許多人,熱鬧非凡。人們手中拿著水桶,臉上洋溢著期待的神情。隨著一聲清脆的銅鑼聲響起,“接雨祈豐”儀式正式開始。一位身著傳統服飾的老者,手捧盛滿五穀的木盒,口中唸唸有詞,向著天空虔誠地行禮。隨後,人們紛紛將水桶放置在指定位置,靜靜等待春雨的降臨。
細雨如絲,輕輕灑落,打在水桶上,發出清脆的聲響。人們的臉上露出喜悅的笑容,彷彿看到了秋日裡金黃的麥浪。周浩然站在人群中,感受著這濃厚的民俗氛圍,心中滿是感慨。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纜鎮人依然堅守著這些古老的傳統,傳承著先輩們對自然的敬畏與感恩。
儀式結束後,周浩然回到家中,坐在窗前,看著窗外的雨絲。餐桌上,擺放著一碗熱氣騰騰的紅棗粥、一盤剛出鍋的油燜春筍,還有一疊散發著麥香的春餅,裡面卷著嫩綠的豆芽、爽脆的黃瓜絲、噴香的肉絲。他拿起一張春餅,咬上一口,感受著雨水節氣獨特的味道,心中滿是溫暖。他知道,這場春雨,不僅滋潤了纜鎮的土地,更潤澤了人們的心靈。在這古老的節氣與獨特的民俗、美食中,纜鎮人找到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密碼,也讓這座江南小鎮,在歲月的長河中,始終保持著那份質樸與寧靜。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將這些珍貴的文化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瞭解纜鎮,瞭解這些古老而美好的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