纜鎮空心村調研記

周浩然坐在辦公室裡,手指反覆摩挲著那份調研任務檔案,眉頭緊緊皺成一個“川”字。作為一名年輕的基層幹部,他心裡清楚,這次纜鎮全鎮空心村現狀調查,是一副沉甸甸的重擔,不僅承載著村民們對未來的期望,更是對他工作能力的一場大考。

第一站,周浩然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土豆村。一踏上這片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土地,童年的記憶便如洶湧的潮水般湧上心頭。村口那棵老槐樹依舊枝繁葉茂,可樹下玩耍的孩子卻稀稀落落,沒了往日的熱鬧。他沿著蜿蜒的小路走進村子,目光所及,大多是老人和孩子的身影,年輕人的蹤跡難覓。

周浩然徑直來到兒時玩伴李叔家。李叔正在院子裡整理蔬菜,準備運往鎮上的集市售賣。“浩然啊,你可算回來了!”李叔滿臉熱情地招呼著,笑容裡透著質樸。周浩然趕忙幫李叔把蔬菜搬上車,隨後與他聊起村裡的情況。“現在村裡主要就靠大棚蔬菜和楊梅種植,可年輕人都覺得這活兒又苦又累,都跑出去打工或者創業了。”李叔無奈地嘆了口氣,“就剩下我們這些老傢伙守著這幾畝地,真不知道以後的日子該咋過。”聽著李叔的話,周浩然心裡一陣酸澀。他不禁思考,土豆村雖有農業基礎作為支撐,但缺乏年輕人帶來的活力與創新思維,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這樣的發展模式究竟還能走多遠?年輕人大量外流,村子的未來又該何去何從?難道農村就只能成為被年輕人拋棄的故土嗎?

正想著,周浩然看到不遠處有個熟悉的身影。走近一看,竟然是高中同學曉峰。“曉峰,你啥時候回來的?”周浩然驚喜地問道。曉峰笑著說:“浩然,我回來有段時間了。我一直在關注農業新技術,現在不是提倡綠色農業嘛,我想著咱們村的大棚蔬菜有基礎,要是引進一些智慧種植裝置,既能提高產量,又能減輕勞動強度,說不定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回來。”周浩然聽了,眼睛一亮,“這想法不錯啊!那實施起來有啥困難不?”曉峰皺了皺眉,“主要是資金和技術人才,裝置引進要錢,後續維護也需要專業知識,我正發愁呢。”周浩然拍了拍曉峰的肩膀,“別擔心,我這次調研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咱們一起想辦法。”

離開土豆村後,周浩然前往小樹村。剛到村口,便看到一輛輛滿載石料的卡車緩緩駛出。小樹村主要依賴石礦發展經濟,然而,因環保政策,石礦限產。周浩然找到石礦負責人王老闆,王老闆滿臉愁容地說:“環保政策我們肯定全力支援,可這一限產,收入大幅減少,好多工人都走了,村子一下子冷清了不少。”周浩然在村裡四處轉了轉,原本熱鬧的村子如今一片蕭條。他心裡明白,環保是大勢所趨,可對於像小樹村這樣過度依賴單一資源型產業的村子而言,產業轉型迫在眉睫。但轉型談何容易?資金從哪裡來?技術又該如何引進?人才更是匱乏,這一系列難題如大山般橫亙在村子發展的道路上。

在小樹村調研時,周浩然遇到了返鄉創業的大學生嘉豪。嘉豪說:“我學的是環境科學,現在環保要求高,石礦可以往綠色開採和深加工方向發展。我拉了個小團隊,有學機械的、材料的,我們想試試在村裡搞個小型的綠色建材加工坊,但啟動資金和場地還沒著落。”周浩然鼓勵嘉豪:“你們的想法很有前景,我回去就和鎮裡溝通,爭取幫你們解決這些問題。”

最後一站,周浩然來到廣茅村。剛進村,眼前的景象讓他大為震驚。村裡的空地上堆滿了各式各樣的燈籠,村民們正忙碌地製作著,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周浩然找到村裡的電商帶頭人張大哥,張大哥興奮地介紹道:“以前我們村靠做豆腐為生,可這豆腐生意競爭大,根本賺不了多少錢。後來大家想著轉型,就做起了燈籠。沒想到透過電商平臺,我們的燈籠一下子火了,訂單源源不斷。”看著忙碌的村民們,周浩然在欣慰之餘也陷入深思。廣茅村的成功轉型是偶然還是必然?這種模式是否具有可複製性?其他空心村能否也透過電商找到發展的新出路?

在完成對這三個村的調研後,周浩然又馬不停蹄地走訪了纜鎮的其他村莊。然而,情況不容樂觀。許多村莊因缺乏產業支撐,年輕人大量外流,只剩下破敗的房屋和荒蕪的土地。看著這些蕭條的景象,周浩然心情格外沉重。他深知,空心村問題的根源在於經濟發展的滯後和就業機會的匱乏。農村若不能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年輕人就會不斷離開,如此惡性迴圈,農村將逐漸走向衰落。可究竟該如何打破這一困境?如何才能讓農村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回到鎮上,周浩然開始整理調研資料。他發現每個村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問題:土豆村有農業基礎卻缺乏創新,小樹村因環保政策面臨產業轉型困境,廣茅村雖成功轉型卻難以複製。他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到底怎樣才能找到一條適合纜鎮所有空心村發展的道路呢?

經過幾天幾夜的思考與分析,周浩然終於有了思路。他向鎮領導提出建議:整合各村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對於土豆村,可利用農業基礎,發展生態農業和鄉村旅遊,吸引年輕人回鄉創業;對於小樹村,在環保的前提下,對石礦進行升級改造,發展綠色建材產業;對於廣茅村,進一步擴大燈籠產業規模,打造品牌,帶動周邊村莊共同發展。同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提高村民生活質量。鎮裡還設立了創業扶持基金,為返鄉創業的年輕人提供資金支援。

鎮領導對周浩然的建議高度重視,經研究討論,決定採納,併成立專門工作小組負責推進空心村的改造與發展。周浩然也成為工作小組的一員,他深知責任重大,但滿懷信心。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周浩然和工作小組的成員們奔波於各個村莊之間。他們幫助曉峰引進智慧種植裝置,聯絡農業專家為他提供技術指導;協助嘉豪申請創業扶持基金,找到了合適的場地,小樹村的綠色建材加工坊順利開張;在廣茅村,他們幫助張大哥完善電商運營體系,打造了更具影響力的品牌。

經過一年的不懈努力,纜鎮的空心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土豆村的生態農業和鄉村旅遊紅紅火火,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鄉創業;小樹村的綠色建材產業蒸蒸日上,村裡的經濟逐漸復甦;廣茅村的燈籠產業已成為當地支柱產業,帶動了周邊村莊的發展。

看著纜鎮的變化,周浩然心中滿是成就感。他明白,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這些空心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重煥生機。而他也將繼續紮根這片土地,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探索更多讓農村持續發展、留住年輕人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