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 鏈

今天,只看到一件事:脫鏈;只見到一個人:他。

往縣城的路,只有16裡,他的鏈條脫了整整35次,不是三次,也不是五次。

第一次,大橋邊,脫了。下車,安上,走!笑吟吟地。

不出15米,又脫。他又下車,安上,走!笑吟吟地。

這下子多了些,30米,又脫,又安,又走,又笑吟吟地。

第四次,他下車後,環顧四周,似乎在找修理鋪,爾後嘆了一口氣,又安,又走,又笑吟吟地。

第五次,我又看到了,真切地。

第六次,我感到那人真傻。

第七次,我也傻起來,在後面不緊不慢地跟。

。。。。。。

第三十二次,我還是跟,傻乎乎的我。

一直到第三十五次,他到了家,我卻過了站。我家不在城內。

回家,把這傻事告訴妻。

妻為之動容:撥我有時簡直不如一鏈條!斳

什麼?

我一時不明白。

忽然,妻笑吟吟,神色同那35次脫鏈人一樣。

我大悟,飛奔出門,跨上車直走,妻追!

撥發什麼瘋?斳

撥找那人去,他媽的,這小子35次脫鏈為什麼不嫌煩,好好去問問。斳

比較有意思的是“終始”與“死生”這兩個詞,值得專門提出來說一說,我們現在比較習慣說的是“始終”和“生死”,可為什麼上古之人卻和我們完全相反呢?其實,這個區別裡蘊含了一個哲學問題,或者說是一個宗教問題,我們就站在宗教的角度簡單探討一下吧——

一個人的生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對於當下佔大多數的唯物主義者而言,這當然是個簡單的問題,從孩子降生的那一刻嘛;而許多的知識分子可能會從胎兒的各器官形成開始算起;而我們民間所謂的“虛歲”也大概是因為這個原因,認為父精母血相融的那刻生命就已存在;而在宗教人士,特別是具有“輪迴觀”的修佛者看來,新生命開始於上一輪生命的結束之時,因為,冥冥中似乎有一本《功過簿》,人前世的所有行為一一記錄在案,死亡,首先面臨的是一次審判(基督教則是最後的審判),賞罰分明,各自對應天人道、人道、畜牲道、阿修羅道、餓鬼道、地獄道,你今生能夠投胎成為什麼,是人是畜牲是餓鬼,都是這時就決定了的,當然,這才是新生命的開始。也就是說,生命開始於審判,而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帶著“原罪”而來的,如何能夠不在今生修行精進呢!在這一點上,倒是與基督教有異曲同工之妙了。

別看只是這微小的區別,但是,卻對人的一生影響深遠。唯物主義者由生至死只意味著物質(肉身)的生長消亡,因此心中毫無敬畏,無敬畏則無底線,因此無窮放任慾望的膨脹與實現,以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為行為準則,故往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唯物主義教育是罪孽深重的!而有宗教信仰的人,自知身負原罪,今生本為贖罪、消業、精進而活,故此處處警醒自己,與人為善,大家可以注意一下身邊人,無論他是信仰哪種宗教,只要是真信仰,這樣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心善。

希望大家記住這一點:生命的開始,源於死亡。

現在再來揣摩孔子的“未知死焉知生”以及西哲海德格爾的“向死而生”,是否另有一番新的理解了?!

苛疾是另一個需要解釋的詞彙,目前看來,古今醫家都解釋為重疾,如王冰直接批註為:“苛,重也”。這個解釋似有道理,我也並不完全反對(事實上,王冰的批註是錯誤的,“苛”的引申義應該是“小、細微”,“苛捐雜稅”的意思是各種捐稅分得很細,因此雜、多,“苛政猛於虎”其實也是這個意思)。但是,還是想對其做出進一步解釋:“苛”字的本義是小草(苛,小草也。——《說文》),大家想想看,小草的特點是什麼?廣袤的黃土地上,哪怕只有一叢小草,都是最醒目的風景,而且,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它的生命力是非常頑強的。那麼,在人體上呢,小草會是什麼?面板病!醒目,以及頑固,就是它的特點。所以,“苛”字的引申義,就是面板病(疾痛苛癢。——《禮記·內則》)。所以,在這句話裡,苛疾應該是特指面板病,當然,是泛指所有發生在面板表面的一切疾病,小如疥瘡,大如毒瘡,以及西醫至今無法解決的帶狀皰疹(民間稱纏腰蛇)等等。

聯絡一下上面剛剛說到的“災害”一詞,大家想到了什麼,為什麼不遵從天道,容易招致醒目而頑固的面板病呢?反正,我首先想到的是:業障病。

如果,真有一個超越一切的天道存在,還有一本事無鉅細的《功過簿》,那麼,有人的德性有虧,但又罪不至死,用什麼方式提醒他呢,讓你暫時代理一下天道,你會選擇什麼?我的選擇就是面板病,一則警醒你,二則提醒與你交往的人,三則也可以羞辱你(在民間,白癜風就被稱為“不要臉”),四則它的發展相對緩慢,留出時間讓你改過,五則別看面板病事小,但其實非常難治,也就是說,它可能根本不是被別人治好的,而是你需要自己治療自己,即改過!

附錄:漫談中藥保健(355)

愣神、手抖、牙疼,這些可能跟大腦神經異常有關!沒事老愣神

當心是癲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