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茶包括君山銀針、霍山黃芽等,輕發酵,性微寒,胃潰瘍、肝功能不良的患者需慎喝。

3.白茶

白茶屬於微發酵茶,其性涼而不寒,有清熱潤肺、平肝益血的功效。

“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說的就是白茶,經過多年存放的白茶,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等物質會漸漸轉化為黃酮類化合物,對於改善血管的通透性、降低血脂和膽固醇有一定好處;同時茶性也會逐漸由涼轉溫,非常適合三高人群飲用。

4.青茶

青茶也叫烏龍茶,是半發酵茶,常見的有大紅袍和鐵觀音,屬於中性茶,有消食解膩的作用,適合大部分人。

5.紅茶

紅茶是全發酵茶,茶性比較溫和,其所含的茶黃素,能幫助調節血脂,預防動脈硬化和心血管類疾病。紅茶適合飲食油膩、消化不好、體弱和中老年人群飲用,但不適合患有結石、貧血、神經衰弱的人。

6.黑茶

普洱茶就屬於黑茶,黑茶屬於後發酵茶,性溫偏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能幫助暖胃散寒、消食導滯、去油控脂,尤其適合腸胃功能不好的人群,但陰虛內熱的體質人群慎喝。

❖ 喝茶時間表

①一天喝茶時間表:早晨喝綠茶,振奮陽氣、提神醒腦、潤化脾胃;中午喝烏龍茶,幫助運化脾胃、健脾消食;晚上喝熟普洱,和胃、補腎、安神。

②四季喝茶時間表:春季喝綠茶,疏肝解鬱;夏季喝紅茶,養心和胃;秋季喝白茶,清熱潤肺;冬季喝黑茶,暖胃降脂。

多喝茶好處多多抗衰老、降三高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茶葉中富含多種藥性成分,比如茶多酚、茶多糖、生物鹼、維生素等等,對人體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1.延緩衰老

茶多酚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能清除體內的自由基,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據研究顯示,茶葉中茶多酚的抗衰老效果要比維生素E強18倍。

此外,茶多酚還有助於大腦進行區域性調節,改善記憶力。常見茶葉茶多酚含量依次為:綠茶(25.9%)>白茶(25.7%)>烏龍茶(11.9%)>黑茶(10%)>紅茶(6.5%)。

2.輔助控糖

茶葉中的茶多糖進入人體後,能增強肝臟葡萄糖激酶活性,對糖代謝的影響與胰島素相似,可以促進糖的合成代謝來降低血糖。而且茶多糖還具有特別的黏附作用,能抑制腸道酶的活性,使碳水化合物緩慢釋放,起到控制血糖的作用。

華中農業大學的研究發現,茶多糖含量以綠茶為最高,其次為烏龍茶和紅茶。

3.輔助降壓

有研究發現,與不喝茶者相比,喝茶者平均收縮壓降低1.8mmHg,舒張壓降低1.4mmHg,且喝茶超過12周者降壓效果更為明顯。這主要得益於茶葉中的兒茶素,它能開啟血管平滑肌細胞膜上的蛋白通道,加快鉀離子的吸收,從而放鬆、擴張血管,使血壓降低。

另外,茶葉中的茶多酚、茶多糖都能抑制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還能降低血管內壁脂肪的沉積,減少人體膽固醇含量,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這2類茶不建議飲用

喝茶雖有許多養生功效,但2類茶最好不要喝。

1.久泡茶

放置超過15分鐘的茶水會析出較多的單寧酸,泡的時間越久,析出的單寧酸就會越多,它會與鈣反應產生碳酸鈣,從而影響骨骼的鈣吸收,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建議沖泡一杯茶,最好在10分鐘左右喝完。

2.濃茶

很多人喜歡往杯子裡放許多的茶葉泡濃茶喝,但實際上這樣對健康並不利,濃茶裡面含有的鞣酸,容易使腸液分泌減少,從而引發便秘;濃茶還含有較高的氟,更容易誘發結石;長期飲用濃茶會刺激胃粘膜,增加胃病甚至胃癌風險。

健康的成年人一日飲茶12克左右,泡一杯茶,茶葉不超過2克,適量飲用才有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