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拍膽經不僅能疏通經絡通達陽氣,還可疏肝利膽,調暢氣機,舒暢情緒。

春夏之交 食療方

● 薏苡仁粥

原料:薏苡仁10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將薏苡仁放入高壓鍋中,加適量的清水,燉煮約20分鐘後減壓,再向鍋內加入粳米和適量的開水,然後再用文火煮10~15分鐘,加入白糖即成。此粥可在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功效:此方具有健脾滲溼、利水消腫的功效。

適應症:適合有脾虛腹瀉、老年性浮腫、小便不利、風溼痺痛和筋脈拘攣等症狀的患者使用。

● 豬腎薏苡粥

原料:豬腎1對,山藥100克,薏苡仁50克,粳米200克,味精、食鹽、香油、蔥、薑末等調味品適量。

做法:將豬腎洗淨後除去筋膜,切碎。將山藥去皮切碎。將豬腎塊與山藥塊、粳米、薏苡仁一起入鍋,加適量的清水,用小火燉煮成粥,再加入調料即成。此粥可每日早中晚各服一次。

功效:此方具有補腎健脾、保養面板的功效。

適應症:適合有粉刺、雀斑、老年斑、黃褐斑等面板病的患者使用。

● 牛肚薏米粥

原料:牛肚200克,薏苡仁50克,味精、食鹽、香油、蔥、薑末等調味品適量。

做法:將牛肚洗淨後切成細絲。將牛肚絲與薏苡仁一起入鍋,加適量的清水,用武火煮沸後再用小火慢慢熬煮,待粥熬成爛糊狀時再加入味精、食鹽、香油、蔥、薑末等調味品即成。此粥可每日早中晚各服一次。

功效:此方具有健脾利水的功效。

適應症:適合具有脘腹脹滿、食少納呆、水腫以及關節屈伸不利等症狀的患者使用。

● 薏米赤豆粥

原料:薏苡仁30克,赤小豆20克,粳米30克。

做法:將薏苡仁、赤小豆放入清水中泡脹。然後先將赤小豆入鍋,加適量的清水煮至破裂,再將薏苡仁、粳米入鍋,與赤小豆一起燉煮。將粥熬成爛糊狀時,再加入適量的白糖攪勻即成。此粥可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功效:此方具有清熱解毒、健脾利溼的功效。

適應症:適合肝硬化腹水初期的患者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薏苡仁屬於淡滲利溼藥,可以祛溼,但性偏涼,對於脾虛特別是脾胃虛寒的人,如果光用生薏米就會損傷脾胃。而脾是負責運化水溼的,脾傷了,溼氣更加排不出,越祛溼反而身體越溼。所以大家煮之前可以將生薏米用小火炒到金黃色,減弱寒性,就能避免對脾胃的損傷。此外,薏苡仁有顯著的滑利性質,可促使收縮,孕婦食用薏苡仁後易發生流產等意外,故孕婦忌食薏苡仁。遺精、遺尿患者也不宜食用薏苡仁。

附錄:漫談中藥保健(565)

流感

藥囊

中藥香囊源於中醫的“衣冠療法”,香囊內藥物的揮發性氣味,可芳香化濁、避穢解毒,使人氣血流暢、臟腑安和,增強機體免疫力,能起到一定預防流感及普通感冒的作用。

取菖蒲、蒼朮、藿香、艾葉、白芷、冰片各等份,碾碎後裝入布袋中製成香囊,每袋15克,可隨身佩帶、放置在居室內或懸掛於車中。注意孕婦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中草藥液透過面板滲透、黏膜吸收,進入人體,輸布全身,可起到溫經散寒、透達筋骨、理氣活血作用,增強人體對流感病毒抵抗力和機體免疫能力,達到防病的目的。

取艾葉、菖蒲、藿香、蒼朮、防風、蘇葉各20克,加適量清水浸泡30分鐘,然後再煎煮30分鐘,溫度適宜時將雙足置於藥液中,以藥液熱氣燻蒸,汗出少許為宜。

每週用艾條或蒼朮飲片在室內燃燒,關閉門窗,煙燻房間30~60分鐘後再開啟門窗通風換氣。對流感病毒以及其他呼吸道病毒、細菌、真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殺滅和抑制作用。

注意將點燃的艾條放置於安全的地方,燻燃期間,人員儘量避免長時間待在屋裡。

藥茶

以生黃芪15克、炒白朮12克、金銀花12克、防風10克、佩蘭10克、貫眾10克、蘆根10克、生甘草6克、生薑2片、大棗3枚,水煎10分鐘或泡水代茶飲,每日1劑,連續服用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