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那段水泥路(漫談中藥保健(470))(第1/2頁)
章節報錯
門前那段水泥路
小鎮,有一段水泥路。一溜兒排著稅務所、供銷社、學校。
每天早晨,有一個老頭在掃著水泥路,風雨無阻,天天如此。
這老頭有來頭,幾個子女都很爭氣。老大是稅務所所長,老二是供銷社的,三女是學校的校長,方圓十里頭一個女校長。
老頭自己也不賴,聽人說,原來是在省城當清潔工的,還是個什麼長,大約是真的,老頭每月從郵局領出的錢都是百元大鈔,這錢是原來單位匯來的退休工資。
開始時,老大說:撥爸,你老不必天天這樣起早掃了,大路自會有人管。斳
老頭瞪了老大一眼,把手中的撥雲煙斳折成兩半扔出門外:撥你收你的稅,我掃我的地,少管閒事。斳
不久,老二又勸:撥爸爸,你這樣做給我們丟臉,你一天就閒著吧!斳
撥混帳,老子丟什麼臉!你小子給我好好賣東西!三個月內不許進家門!老子一天也閒不著。斳
老二待著,沒走。
撥砰斳一個茶杯在地下開花。
老二嚇得忙逃出門。
撥砰斳大門緊閉。
一天,三女從省城出差回來,撥爸,你要好好休息,休息好才能幹你喜歡乾的東西。斳
撥唔!還是我小囡有出息!斳
日復一日,每天早晨,老頭掃著地。
門前那段水泥路,每天干乾淨淨。
人來人往,也沒有人問是誰掃的。
一次,老頭到省城參加原單位聯歡。走前,對老伴說:撥你給我掃幾天地,你原來也是個清潔工,不要忘了。斳
撥我撕不下老臉,你叫幾個孩子掃吧!斳
撥好,也好,你吩咐他們。斳
幾天後,老頭回家,發現水泥路成了垃圾路。
老頭大怒,緊急召開家庭會議:宣佈全家出動,馬上清掃門前那條水泥路。
懾於老頭的威嚴,一個個只好去掃。
此後,又是老頭每日早晨掃著地。
後來,老頭無病而終。出葬那天,棺抬過門前那條水泥路,那天的水泥路也乾淨。
老頭死後三天,水泥路髒了三天。
三天後,學校裡湧出一群紅領巾,拿著掃帚,不久地又幹淨了。
後來,地也一直乾淨。
《道德經》第七十七章:天道人道
原文
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譯文
自然規律,不就像拉開的弓箭?高的壓低它,低的抬高它,有餘的減去它,不足的補給它。自然規律,減去有餘補充不足。而人們行事,卻不是這樣,往往是以減少不足來滿足有餘者。還有誰能把有餘供奉天下?唯有有道之人。因此聖人奉獻卻不佔為己有,大功告成卻不自稱有德,沒有慾望反而成就了自己。
問道心得
一、天之道的功能是實施它的平衡能力。老子用弓箭的原理來講述:瞄準目標時,高了要壓低,低了要抬高,以達到力量平衡。這是告訴大家:自然對萬事萬物也會進行各種調整,以達到整個自然體系的平衡。
二、大自然有“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平衡調節功能, 而人世間往往是錦上添花地“損不足以奉有餘”!人之道都喜好錦上添花,結果是“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這其實都是屬於天之道來減損人之道後的結果。所有的事情只要過度過分,就會受到自然之道的裁決。
三、《道德經》學用不活在教導裡,不活在儀式裡。《道德經》學用原則很簡單,依理不依人,不要因為道聽途說而混淆了自己內心的嚮往!真理不是在外部世界中獲取或領悟的,有時老天會用挫折、磨難給我們說法,憂患與痛苦都是來成就一個人的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