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捨相(附錄漫談中藥保健(185))(第2/5頁)
章節報錯
於可可則對男粉絲們嗤之以鼻,只加了幾個小女孩微信後,飄然而去。
男粉絲們直追而去,在摩訶禪寺女眾部門口被攔住了:男眾不得入內!
眾人只好悻悻而去!
七夕節前夕。
方光明在纜鎮七姑娘葡萄莊園開了一場粉絲見面會。
費用是由七姑娘葡萄莊園老闆娘廉芷柒贊助的。
廉芷柒是方光明的腦殘粉絲。
方光明在臺上侃侃而談:七夕節(乞巧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
廉芷柒粉面如春:方先生,七夕節可有什麼故事傳說?
方光明大笑道:七姑娘問得好。我們纜鎮的七夕節(乞巧節)與一個有關牛郎星和織女星的故事有關。
這天夜裡,人們遙望銀河,老人會指出,在銀河西岸,有一大兩小三顆星,那就是牛郎星。他挑著擔子,正苦苦地眺望河對岸的織女星。
傳說織女是天帝的外孫女,在天宮織雲紋錦繡和仙人天衣。
後來她偷下凡間,和牛郎相親相愛,生了兩個孩子。
天帝知道後大怒,派天神把孫女抓回天庭。
老牛讓牛郎剝下自己的皮飛上天追尋織女。
牛郎用擔挑著孩子,被隔在天河西邊。
喜鵲為他們的摯情感動,每年農曆七月初七,便一齊飛向天河,搭起一座鵲橋,好讓他們相見。
相傳織女手很巧,所以,到了這一天,傾慕星女之巧的婦女,要以瓜果祭祀星神(織女星或魁星神),然後齊坐一起,或對月穿針,比賽眼力,或以針浮水,覘人巧拙。
相關民俗儀式有:擺七娘、拜七娘(巧女向織女祈福)、吃七娘飯(乞巧藝人自發組織七娘宴)、送七娘(焚燒祭品、恭送七娘回仙界)等。
一個小蘿莉粉絲大笑:方先生的故事太老套,套不住老孃的心!還是畫幾幅畫吧!
眾人大聲叫好!
於是,方光明開始揮毫潑墨。
現場一人一副。
幾個大膽的腦殘粉絲還偷吻了方光明,在一邊的廉芷柒直咬牙!
然後是喝酒和篝火舞會,夜深眾人才散去。
方光明喝醉了,被安排進了廉芷柒的閨房,到第三天才離開七姑娘葡萄莊園。
畫展在中元節前十天悄然落幕。
這次畫展讓纜鎮收穫滿滿。
中元節前一個星期,廉子和的自媒體舉行一次傳統文化交流會。
現場大佬雲集。
廉子和親自主持。
廉子和開場白:一週後就是中元節,我們有幸請到幾位對國學造詣很高的老前輩來聊聊這個話題。首先有請摩訶禪寺的釋宗澤法師開講!
釋宗澤法師合十向大家作禮,緩緩開口:一般認為,中元節也即為“盂蘭盆節”;其實這種認識存在很大的誤解。
正確來講,七月十四祭祖節、中元節與盂蘭盆節,是分屬於民間俗信、道教與佛教的說法,三者呈並列關係,而非一個節日的三個不同名稱。
自道教興起後,“三元說”的“中元”二字,在唐中後期正式被固定為節名,並將節期設在七月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