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營養好,但適合的烹飪方式能在更大程度上“鎖住”鮮味和營養:

*幹香菇香味更濃,適合燉肉,鮮香菇適合與素菜烹炒;香菇適合搭配高鈣食物,其中的維生素D能促進鈣吸收,讓補鈣效果翻倍。

*平菇百搭,可以和蔬菜、肉類甚至雞蛋一起烹炒,還可以用來做湯。一般菌蓋較小的更嫩。

*金針菇可涼拌、烹炒或燉煮,但要保證煮熟,以免中毒;

*猴頭菇口味清淡,容易受肉味和蔬菜影響,適合清炒。

*草菇、口蘑可短時間爆炒,保留更多的維生素。

三不吃

①不認識的不吃。每年因為誤食野生毒菌而中毒的人不在少數。而對此最安全的做法是,路邊的菌菇都別隨便亂摘,更別吃。

②不吃泡發時間久的。乾製品菌類泡發時間一般在34小時即可,切勿隔夜;泡發過的若是吃不完,最好包上保鮮膜放冰箱冷藏,但也不宜超過48小時。

③對菌菇過敏的人、腹瀉者、消化功能障礙者都不建議吃菌類食物。

末伏,喝一碗黑湯,收藏好一夏陽能

末伏,意味著長夏即將過去,秋意正式來襲,天地由熱漸冷,陰陽變化的交替點就在這10天裡。

今年最後10天,吸收夏天太陽的飽滿能量,往後我們就要好好閉藏啦!

今冬將驗收這個三伏養陽的成效。大家好好收尾,給今年的三伏曬背劃個圓滿句號!

末伏,除了曬背養陽,

還要喝一碗:“助力收藏陽氣”的黑湯

末伏是夏往秋來,陰陽轉換點,今天喝一碗“助力收藏”的湯尤其重要

它要補充身體“真陰”,把我們三伏引入身體的陽氣,收藏起來、斂藏歸腎;

又要清理夏天的曝曬、火燥,在體內留下的鬱熱、內熱、血毒;

&以及補上我們過完一個炎熱、漫長的三伏天之後,對氣、血、津液的深度損耗。

一個補“深度陰虛”,

清鬱熱、內熱的食療湯

生熟地龍骨湯。

北方人看到不要怕,其實半點不苦,味道甜甜的。

每年過三伏中、後,廣東人都要喝上幾碗這個湯,補上過夏天陰津和陰血的乾枯,清理身體和血脈裡的實熱、虛熱。

它補陰養陰的程度很深,像我們勞神多、熬夜多、縱慾多的未老先衰人,常年夜跑、過度舉鐵、大汗傷身的健身黨,只要是傷及了腎中精氣的,都可以喝它大補腎水。

湯的主料:生地+熟地

來自一種玄參科植物,補腎第一藥:地黃。有“地髓”之名。

生地是地黃曬乾的根塊,養陰涼血力好。

夏天的胃腸燥火,津傷口渴,月經之後的津血虛,它都能補上;

曬完大太陽☀入體的“血熱毒”:面板髮斑疹、油膩、痤瘡,它能“涼涼&清毒”;

虛火上身的牙痛出血、口腔潰瘍、熬夜引起的熱氣,它能很快清解。

將生地反覆蒸曬之後,就是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