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即節奏(附錄:漫談中藥保健(40))(第2/4頁)
章節報錯
眾人聽了都唏噓不已。
袁金匱打破沉寂說:師叔當時是如何治療的?
朱麥冬老中醫答道:治療抑鬱,從陽立論。治抑鬱當求之於以下幾條。
第一、扶陽氣,則元神得養。
其法當補少陰,少陰者,心腎也。腎為真陽水火之宅,內寄相火;心為君火之處,內有元神所寄。心腎陽氣充足則君火可制約全域性而無抑鬱之弊。
第二、伸陽氣,則元神能出於陰。
陽在春升,在夏長,在秋收,在冬藏。故養春氣即是昇陽氣。其治在肝膽少陽之經。而昇陽氣即需養少陽春升之氣。適時睡眠、辛以養肝即可(肝欲散,即食辛以散之,以辛補之。
第三、降鬱火。
陽得養則旺,得伸則可出之於外。於是再降所鬱之火,則陽升之路可暢,而鬱邪可祛。開四關升清地氣、降濁天氣,則東西兩路可通。更有清降陽明諸法,皆是。
以上諸法若能融會貫通,則治抑鬱不過如此。
唯需注意儘量不用西藥,或者用而不多,能減則減。
西藥的功效在於把陰陽調整到一個低層次的平衡上,是以抑制生命的旺盛為代價以取得暫時的安定,頗有夾板治駝的味道。
從陽氣治鬱證,大法即是如此。即如其他疾病,多關乎陽氣之偏左偏右,也照樣可依法施術,其理大同小異。
周浩然問:治療抑鬱症的常用經方有哪些?
朱麥冬笑道:我治100多例抑鬱症,基本就是四逆湯,逐日加附子量。到一定程度,出一身臭汗,就有說有笑了。這個很奇怪,而且得病的大部分是大學生,家庭比較困難,環境壓力比較大。四逆湯由附子、乾薑、炙甘草三味藥組成。
袁金匱追問:可否公開?
朱麥冬大笑:可以啊。
馬上遞上一紙,上寫:《傷寒論》中的四逆湯
1.古代劑量
甘草(二兩,炙),乾薑(一兩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2.現代劑量(僅供參考)
甘草(30g,炙)乾薑(22.5g)附子(25g,生用,去皮)
3.煎服法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煎藥: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現代用法:久煎,分兩次溫服)
《傷寒論》論述條文選摘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上
第29條 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湯,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幹,煩燥,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愈、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中
第91條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裡;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裡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法
第225條 脈浮而遲,表熱裡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湯主之。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法
第323條 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