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第三者(《佛說八大人覺經》3 序分)
章節報錯
神秘的第三者
琳和星是歌舞團裡的一對子。從沒吵過架,從沒紅過臉。為了事業,為了愛情,還無孩子。
燈夜。閨房裡靜悄悄的。琳與星面坐伏案疾書。
忽然,琳停住筆:撥日生,有件事我想同你說說:斳撥日生斳是撥星斳字分開,琳一直這樣叫。
撥王林,我們是老夫妻了,有話儘管說。斳真是妻唱夫隨,星也習慣稱撥琳斳為撥王林斳。
撥好,先聽我講一個故事。斳
從前,有一對夫妻,他和她。關係一直很好。有一些日子,他似乎有點不對勁:每到休息天便匆匆外出,不過都及時回來。
一天,洗衣,她發現他襯衣上有兩頁鮮紅的唇印。她心裡打鼓:撥是不是有外遇了。斳
又一個休息天,她與他同一天休息。他又匆匆外出,她小心跟蹤,如演電影。
公園。綠葉蒼翠的草坪,正是好地方。他等,焦灼之狀如約會女朋友。
躲在草叢中的她:撥今天有好戲了。斳終於第三者出現了。不對,怎麼是小女孩,不是大姑娘?
撥小冰,你終於來了。斳
撥老師,外公給我買了一支新笛子,這下我可以用自已的笛子向你學習了。斳
撥好。斳
他一把抱起小冰,親了一下,小冰夠不著,只在他襯衣上留下一排鮮紅的唇印,小冰抹了好紅好紅的口紅。
撥好了,開始學吧!新笛子拿出來。斳
撥好,看,就是這一支。斳
草叢中的她臉紅了,走了,很遠,很遠。
琳沒有再講吓去了,臉很紅。
撥日生,如果那故事中的她,是我的話你能原諒嗎?斳
星微微一笑:撥假如那故事中的他是我的話,你能理解嗎?斳
二人相視一笑,雙眼直盯對方。
忽而二人又大笑。
笑畢,又伏案疾書。夜,靜悄悄。
事實上,中醫和西醫的一個巨大區別,就體現在這上面,那就是對“病”、“症”的理解!
西醫善於發明病名,往往是發現一種新的症狀之後,就給它發明一個新的病名,然後針對這種症狀越研究越細,再細分出一類、二類、三類,還有如遺傳性、傳染性、間歇性、過敏性等等(我根本舉不出來)繁雜的分類,這樣的研究當然是可以量化的,所以,各種生理、病理指標就出現了,不僅完全忽略的人種之間的體質差異,以及同種之間的個體差異,且所以的注意力就盯住了指標不放,所以,控制指標就成為了治療的唯一途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哦,有一臺發動機出現了問題,所以在錶盤上它的溫度指標出現異常,持續升溫,西醫來診斷之後,給錶盤前的那一條管道進行了降溫處理,很快,溫度指標恢復正常值了,但是發動機後來卻爆炸了。而中醫卻是透過“症”去找“病”,“症”是由“病”所引發的,“症”只是“病”的多種表現形式裡的一種,所以,中醫只在診斷的過程中會關注“症”,但在治療的時候,是專注於“病”的。“病”治療好了,“症”是會自然消除的。中醫是一種追根朔源的思維!還是那臺出問題的發動機吧,中醫來診斷之後,是直接去解決發動機內部的問題,而不是停留在儀表盤上。
還有一種關於中西醫之別的比喻,挺有意思的,分享給大家:一個西瓜,中醫是瓜農,拿起掂掂分量、看看瓜蒂、拍拍瓜皮聽個響,基本就知道這個瓜熟不熟甜不甜了;而西醫則是我們這些消費者,非要切開個口子看看紅不紅,買回家後發現還是錯了,為什麼?人家早往西瓜裡注入紅色素了嘛。
中醫的這種隔皮看瓤的功夫,就是望聞問切的診斷之術,就是博大精深的藏象學說!
“亂”:這個字的本義是清理亂絲,或者你也可以想象為在梳理亂髮,也就是說,失去了應有秩序的情況都可以稱之為“亂”。而在身體的層面上呢,讓我們回到上個問題中提到的“樞軸運動”,陽升陰降因藏迴圈、陰陽平衡,這是一種常態,而一旦開始出現脾胃不和或某個藏器受損,“亂”象即生,所以說,“亂”甚至開始於“疾”之前。
如果非要將上述幾個概念排一個序的話,那麼,由“亂”到“疾”,由“疾”到“病”,而“症”則是貫穿整個過程的,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症”在不同的階段,表現出的特點都是不同的,也可以說,在不同的階段將會呈現出不同的“症”。所以,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只要是僅在症狀上下功夫的大夫,多半都治不好你的疾病。,因為,它只是疾病反應在外的一種表面現象,藏象學說中的“象”,如果不會“落藏”,就根本不可能會調理陰陽。
現在,我們應該能夠明白了,要保持自身的健康,首先要做到“不亂”:陰陽平衡不亂、氣血輸布不亂、五行生剋不亂等;甚至在行為方面,也應心緒不亂、情感不亂、作息不亂、食飲不亂等。
附錄:《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03 序分
《佛說八大人覺經》
如何修持《八大人覺經》?
佛陀告訴弟子,作為佛弟子,應當常於晝夜六時精進至誠唸誦《八大人覺經》,其中“八大人覺”,是指諸佛菩薩所覺悟的八種修學方法,修學者若能像諸佛菩薩那樣覺知這八種修學方法,即能成為未來的佛菩薩。
佛陀時代,印度人對時間的劃分與中國不同,他們將一晝夜分為六時,也即印度的一時相當於中國的四個小時,晝夜六時正好二十四小時,佛陀常警示弟子,不僅要白天精進修行,而且在夜晚也不能懈怠放逸。
佛陀告訴弟子,一個真正精進的修行者,應當初夜誦經,中夜養息,後夜坐禪。即便在中夜睡眠時,也應當做到心存正念。
佛陀認為本經至為重要,要求佛弟子應當常於晝夜以至誠心讀誦《八大人覺經》。透過讀誦本經,如理修行,達到心不散亂,意不放逸。
“至心”指虔誠懇切,毫無虛偽的心理。“誦”指能熟練背誦經文,“念”不只是要口唸,更特指心念。總之,為佛弟子宜將《佛說八大人覺經》用最誠懇的態度,絲毫也不放鬆,一字一句在心中明記不昧,藉以去敬仰思維那至高無上的八種覺,至於是哪八種覺悟,請聽下期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