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雀之死(附錄天下皆知美)(第2/2頁)
章節報錯
想來絲絲小姐也不錯!每次完事,絲絲必定五日後才復原!
三、出籠
一年後的一天,金絲絲赤裸裸地死了,床上有一個赤裸裸的年輕人,也死了。法醫鑑定:服毒自殺。
不久,查理收到一封信。
查理:
當你收到這封信時,我已死了,你也將躺在床上,我患了性病,傳染於你!
我為你付出了美貌、青春和肉體。
你為我付出了錢,僅僅是錢。
我什麼都有了,什麼也不在乎了,什麼也沒有牽掛了!
我想早點結束這種生活,我便設法讓自己染上性病,再傳染於你!然後我又找了一個男人,很年輕,與那男人一起死,服毒自殺,可惜到死那男人還不知道我會殺死他。那男人同你一樣,好色!
我恨透了錢。
我恨透了男人。
我恨透了這個世界。
死了,一了了之,一了百了,那多好,我沒有痛苦!
祝,你早生性病,早死,早來見我!
金絲絲絕筆
某年某月某日
再說絲絲養的那隻金絲雀,也死了,沒有喂的緣故!不過,金絲雀終於出籠了,被服務員掃出房間當成了垃圾。我們的絲絲小姐也一樣。
附錄:
【帛書本】:天下皆知美,為美惡(wu,勿)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通行本〗: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大義】:這句話被後世注家改動極多,以至於整章意旨全變,希望我們能為之正本清源一下。
我們一起學習過了《道德經》的第一章,應該清楚了老子的思想是拒絕文明,重回氏族社會的,而關於人類文明,也有過一個嚴格的劃分:一旦人類的吃穿用度,開始出自於自身,那就意味著開始創造文明瞭。也就是說,在老子的眼中,“文明”與“自然”是一對反義詞,一切人工的東西,都是老子所反對的。另外,老子同時也是反對慾望的。
知道了這兩點,上述這句話就不難理解了。無論對於“美”還是“善”,它都是對於我們有益的,是能夠激發我們慾望的東西,所以我們才會不懈追求它,並厭惡停止下來。同時,一種不懈追求的過程,當然是人工痕跡非常明確的嘛,而這些都是老子所反對的。
歷代注家在解釋這一章時,都說老子在討論矛盾,是一種辨證思維,這顯然是一種謬誤。老子還是在繼續他的反人性思想,這兩句其實就是後章“不上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之伏筆。
【闡述】:這兩句話應該是省略句,為了便於理解,將其補充完整的話,大致應該是這樣的: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斯不美矣;天下皆知善,為善惡已,斯不善矣。
首先要提到的是“惡”字,古今注家都將它注為(惡,e,兇惡),將它強行與“美”形成一種矛盾關係,其實,如果稍微思考一下就會發現,“美”的對立面應該是“醜”,而“惡”的一面應該才是“善”,可偏偏傳世通行本中“善”的對立面卻使用的是“不善”,多麼牽強與彆扭啊!大家來看一看,“天下皆知40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其中,“美”和“惡”,“善”和“不善”互為反義詞,這如果出現在小學生的試卷中,都是要被扣光分數的,但這些專家們就是強行讓它們在經典中出現了。究其原因,還是他們錯誤解讀了老子。
“惡”字可用於名詞、動詞、形容詞等,在用於名詞、形容詞時,多半讀 e,而用於動時,多讀 wu,表示厭惡、憎惡、討厭之意。
為了確定“惡”字的詞性,讓我們先分析一下“已”字。“已”字的本義是“停止、完成”(雞鳴不已——《詩·鄭風·風雨》、已事遄往——《易·損》),所以,“惡”字的詞性應該是動詞,“惡已”是“厭惡停下來”的意思,因此,它在這裡應該讀“wu”,而不該是“e”。同時,這個“已”字被所有注家解釋為是“矣”的通假字,為句末語詞,這同樣是錯誤的。帛書本中“斯不善矣”,就正確使用了“矣”字,上下的兩句話,沒有道理前一句用通假字,而後一句用本字的。
在明確了“惡已”的真實意思之後,這整句話就不難理解了。老子反對的是“美”與“善”可以為我們帶來益處,因此我們一味去追求它們的這種行為。
在佛教中,這叫“分別心”,而在老子看來,他擔心的是我們因此被激發出來的慾望,會駕馭著我們一步步邁向毀滅。比如,我們大家都追求“美”,先只是追求一種心理享受,但慾望的特點是永不滿足,它終將讓我們發展到想據為己有的程度,這樣,爭奪、搏殺、陰謀、戰爭等等就會義無反顧地撲向我們,並最終吞噬整個人類。
整個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就是贏得對於資源的爭奪,最基礎的是食物資源與性資源(這是人類的基本慾望,如果沒有這,人類也就無法繁衍至今了),而老子希望我們不要再創造出新的可爭奪資源來。簡單回想一下人類的文明史,有多少科學發明是為了方便攫取更多的資源,有多少人類戰爭是為了搶奪對方的資源?!就以看起來完全無害的計算器來說吧,那也是為了贏得更多的時間資源。
幾乎無一例外!
現在可以明白老子為什麼那麼反動了嗎?他是希望在起點處就能擋下人類文明的車輪滾滾向前,因為,前方的前方不是“詩與遠方”,而是萬劫不復的深淵。可惜,當我們呼嘯而過時,並沒有看清道旁的“吹哨人”。41
【翻譯】:天下人都知道美,因為美能給自己帶來享受,所以一味追求美好的事物而厭惡停下來;也都知道善,因為善能為自己帶來吉祥,從而一味施善行善,其實,這樣刻意去做的行為,本身已經是不美、不善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