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妞嫁教授(附錄刑典辯證)
章節報錯
山妞嫁教授
三年前,山妞嫁給了教授,原因:山妞會做家務,教授需要有人做家
務。
三年來,山妞每天:煮飯、洗衣、掃地、擦桌……夜裡上床。教授每天:上班、吃飯、夜裡上床。
生了個兒子,滿數月斷奶後託給奶媽。山妞不肯,說,撥我沒伴。斳教授答:撥這不是家務。斳
日子照舊。
山妞每天:煮飯、洗衣、掃地、擦桌……夜裡上床。教授每天:上班、吃飯、夜裡上床。
山妞沒伴,閒了聽屋前學校裡合唱隊的音樂,每天如此,都覺很好聽。
一夜,山妞洗衣,教授讀書。
撥這音樂真好聽!斳山妞自言自語。這時有一聲蟋蟀叫。
撥真的好聽,你也真不錯。要知道,這好聽的聲音是它腿同腿磨擦的聲音。斳教授似乎遇到了知音。
山妞好奇怪,對一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興沖沖找到一個教授的同事,問了那問題。
原來,教授是學生物的!
附錄:
《道德經》第七十四章:刑典辯證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矣!
譯文
民不怕死,何必用死去恐嚇他們?如果民常怕死的話,對那些為非作歹的人,抓起來殺掉,誰還再敢?上天自會主持殺罰,而代替上天主持殺罰,猶如代木匠去伐木。代木匠去伐木的人,很少有不砍傷自己手的!
問道心得
一、如果能夠使人不敢、不能、不想觸犯法律界線—— 這是很重要的法治體系建設,這是治國的根本,這也是本章提出的“民不畏死, 奈何以死懼之”的真義。
二、政治的關鍵是讓社會充滿著和諧、友善、淳樸之民風。政治的核心是以百姓利益為重,這樣百姓就自然不會去冒險和為非作歹,那麼天下也就太平了。所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的核心是在講政治。
三、老子為什麼就“殺人”這個問題出現了四次討論呢?原因就在於老子真正提倡的是“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就是對生命最大的愛護;慈,就是讓人民用大道之理去做人做事;慈,推崇的是人與自然、人與家庭的和諧平等。
四、要使社會穩定、人民安樂、減少犯罪、減少惡性事件,法治很重要,但“以德治國”才是根本!《道德經》就是一部可以作為社會治理根底的重要教科書!
五、能不鞭撻一個人就不要去鞭撻,因為世界會自動展開它以牙還牙的手段的—— 這是世界的奧秘!所以要以慈衛之,上天有好生之德。
六、點燃我們心中的明燈,能解千年暗、萬年愚。這些明燈是:內省、寬恕、利他、接受、奉愛。不管事態有多糟糕,雨過總會天晴。如果我們走的道路正確,並堅持走下去,最終就會成功的!人生最厲害的不是拿到一副好牌,而是打好一副爛牌。
七、心平氣和時誰都有分寸,心浮氣躁時又有幾人能剋制?一個人的涵養,表現為在任何時候都能靜聽自己靈魂的聲音。和孩子溝通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自己變成一個孩子,孩子單純的靈魂最容易聯結到大道的意志。人生的平衡在於每一次的堅持與歸零,歸零狀態的量變會產生質變的聚精會神,往往會聆聽到財富的聲音、智慧的聲音、健康的聲音。
八、人不必攀比,人生在世,活出自己的風格,就是精彩。其實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與其以一副落魄面孔示人,不如換以清新明朗的形象,反倒更讓人信任,更能得到成長的機會。我們的心思別人看不見,但我們在心中卻清晰可見並如實記錄在冊。生命的規則是:愛吸引愛!
九、每個人的身上或多或少有“抱怨”這樣的病毒!認清它的危害,我們就能迅速改變命運!要想改變命運,必須改善關係,只要改善關係,必定改善生命。管道是有形的關係,關係是無形的管道。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人有病起因就是一個字——“瘀”:要麼身體堵了,要麼心裡堵了!此時,心情和態度是療愈身體的最好神醫。
十、人哭著來到人間,但應笑著離開世界。可多少人離開這個世界時,都是帶著痛苦、無奈與淒涼?人生只有兩件事,一是活好,二是走好。只有感恩與愛才是人生幸福旅行的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