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巴·菜刀·強盜

故鄉老宅的大門上,大多刻有一個很顯眼的米字,字並不很大,但筆跡粗擴有力,入木三分,

顯然是故意刻上去的。但我一直不明白這個米字為啥會刻在門上,有何深刻之意?

故鄉人大多以農為生,以米為主食,也許刻米字是為了不忘記傳統吧!但仔細思量又覺不對,

於是問村中年長者,大多搖頭不知,或語焉不詳。

今年清明節,偶遇一個從臺灣回來的遠親老者,老者七旬有餘,身健如當年,談吐不俗。

於是向老者詢問此事,老者向我道出米字後面的故事。

早年時候,村中經常來一個賣菜刀的啞巴,三十來歲,人長得五大三粗,他的菜刀的質量過硬

啞巴來村中賣菜刀,方式很特殊,多在早中晚三餐開飯之時,此時村民大半在家。啞巴用一把

菜刀擊打另一把菜刀,兩刀相撞,其聲悠揚,刀聲一響,村民都知道是賣菜刀的啞巴來了,紛

紛出來看熱鬧,有買菜刀的,討價還價的,有託啞巴磨菜刀的。大多人只是看熱鬧而已。

啞巴賣菜刀有二個表演節目,一個是削鐵如泥,取一塊鏽鐵,一刀砍去,鏽鐵立斷一小塊,於

是眾人喝彩;另一個是吹毛立斷,取一小撮頭髮置刀上,用口風用力一吹,頭髮紛紛掉地,眾

人又喝彩。開場白之後便進入交易,時間多在半小時,從不影響村民吃飯時間。

啞巴有個習慣,誰家買了刀,便在門上刻個米字,村中人問其故,啞巴做了個磨刀的動作,意

思是下次來時可以找上門為其磨菜刀,眾人也不以為意。

啞巴記性甚好,誰家買了菜刀,誰家的菜刀需要磨了都一清二楚,因此眾人也很相信他,村中

人從沒買過他人的菜刀,菜刀鈍了,也一定要等啞巴來磨。

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裡,村裡遭了劫。

第二天,人們發現村中凡是門口畫了啞巴米字的都沒有損失一點東西。

而被搶去東西的都是門口畫了×的,也不知什麼時候畫上的。

其中被搶的一戶人家兒子曾偷走啞巴一把菜刀,另外被搶的多是富戶或期壓百姓的地主,窮人

一戶也沒有遭劫。鄰近幾村也一樣。